深圳商报,
以科技财经报道为主要特色,
深度观察世界科技迭代,
深刻揭示财富增长规律。
”读懂时代,
创造未来。
深圳事
1广东开公司深圳最便利全省开办企业用时平均5个工作日,
深圳用时2.83天
为持续跟踪监测广东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情况,从年起,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连续三年对全省开办企业便利度进行评估。
《年度广东各市开办企业便利度评估报告》显示,截至年7月,广东开办企业通常需4个程序,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无需缴纳行政规费,仅有的成本为刻章费用平均约人民币元,无最低实缴资本的限制。广东省各市开办企业便利度前10名从高到低排名为:深圳、广州、东莞、肇庆、江门、韶关、阳江、河源、湛江、汕头。
2深圳成“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高峰期公交车速较创建初期提升20%
目前深圳市轨道运营里程达公里,在建里程公里;公交专用道网络达.7车道公里,高峰期公交车速较创建初期提升20%,人均节约出行时间11分钟,有效提升了公共交通的竞争力。
3华侨城光明小镇欢乐农庄即将开放,下月去光明赏千亩油菜花
北国天寒冰雪季深圳油菜花飘香欢乐农庄即将开放,在明年1月下旬呈现千亩油菜花田景观,为深圳新春献上一份花漾大礼。
春节期间,欢乐农庄还将举办“年华侨城光明小镇农业欢乐年”系列活动,活动分“乡趣”“乡望”“乡情”“乡韵”四部分,来到这里可以在花海间观看魔术、小丑、高跷表演,观赏热气球,近距离体验现代化农业机械,品尝购买光明本土及来自贵州的特色农产品,或者去附近的迳口村体验当地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年俗活动。
4周日“深马”实行交通管制将分时段路段对深圳市中心区封闭管理,条公交线调整
深圳国际马拉松将于12月16日举行,赛道为深南大道(宝安南路口-深南沙河西路口)和沙河西路(深南沙河天桥口-望海路婚庆公园),比赛路段届时将进行交通管制。受此影响,M、B、M、M等条公交线路将临时调整行驶路线和停靠站,提醒市民留意。这些临时调整线路将在交通管制结束后2小时内恢复原行驶路线。
市民中心站是此次赛事的起点和全程马拉松赛的终点站。为确保赛事的顺利举办,16日6时至14时,市民中心站靠近深南路的E、F出入口、福田站15号出入口将临时关闭。赛事结束后,临时关闭的出入口将恢复正常运营。产。
5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钟南山院士和我们一起“见圳成长”
与您一起见证深圳医疗发展。
祝深圳商报和读创越办越好!
——钟南山
财经事
1中国十大地产年度CEO出炉佳兆业集团总裁与恒大集团总裁等获殊荣
12月12日,佳兆业集团执行董事、总裁麦帆获评“中国十大地产年度CEO”,与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等卓越经理人同获殊荣。该奖是由乐居财经、新浪财经、上海证券报、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年中国地产新时代盛典”颁发的,因带领佳兆业集团在年取得不俗业绩,麦帆获得此年度奖项。
2券商过冬“高富帅”变“矮穷矬”证券行业员工降薪辞职跳槽成为常态,不过11月以来行业有回暖迹象
证券行业“过冬”已成共识,尽管11月份业绩明显回暖,但受访的证券从业者们表示,今年是券商最难熬的一年,辞职是行业的普遍现象,投行业务也创下了年来的最差承销记录。
34家上市券商在11月累计实现营收.37亿元、净利润71.66亿元,分别环比增长76.83%、.09%;但从可比口径来看,上市券商11月营收及净利润同比仅增长3.09%、17.76%,无法扭转券商全年业绩下滑的局面。
科技事
1深圳高校学科建设争相布局前沿领域
生命健康最“火”,人工智能最“热”近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与南方科技大学签约,双方将在南山区白石岭共建深港微电子学院。这一举措,被看做是南科大在电子信息学科建设上的重要一步。而南科大的积极布局绝非个例,近一个月来,深圳各大高校频出“重拳”,在不同的领域里“落子”。
生命健康最“火”,人工智能最“热”,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联系紧密的学科也成为高校纷纷“抢滩”的目标。
2高通再向中国法院提交诉讼:禁售iPhoneXS/XR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今日报道称,在中国市场赢得了iPhone禁售令之后,高通公司正请求中国法院禁售苹果公司(以下简称“苹果”)最新一代产品iPhoneXS和iPhoneXR。
该报道称,高通此举是想向苹果进一步施加压力,从而迫使苹果最终与高通展开和解谈判。当前,两家公司之间存在多起专利侵权诉讼官司。
商报文章走在最前列奋勇当尖兵——写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深圳要以怎样的方式致敬这个伟大的时刻?深圳人给出的答案是: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深圳担当,新时代走在最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他在深圳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信心和决心。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总书记再次来到广东,来到深圳,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面对如此宏大的新时代使命,深圳旗帜鲜明,态度坚定,继承和发扬前人“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和魄力,直面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搭起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四梁八柱”。
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改革开放4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8年,深圳最大的担当,就是肩负起了先行先试的使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索道路,创造经验。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仍是这样。
新时代,深圳一直在探索实现新使命的新内涵、新载体。年8月,深圳首次提出打造“六个先行区”。年1月,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到年,深圳将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代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经济特区,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全新要求,深圳立即响应:要在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上走在最前列。年10月,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又赋予深圳新的光荣使命,深圳进一步提出,要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
从“先行区”到“先行示范区”,多了“示范”二字,意味着更大的担当,意味着深圳的先行先试不只是一骑绝尘,而是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当好示范,如何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发挥更大更好的引领带动作用,把深圳建设成为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通过深圳这个“窗口”,彰显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坐标:全面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标准
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会具体体现为一批重要城市的崛起。一个国家的领先,一定少不了拥有几座特色鲜明、地位卓著的全球城市。成为这样的城市,是深圳的梦想,更是深圳的担当。
年1月,深圳首次提出“全球城市”的定位:全面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标准,对标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旧金山、东京、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对照全球各领域最好水平谋划推动工作。到本世纪中叶,深圳要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全面、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深圳的城市发展雄心已然昭示天下——深圳已经不再满足于成为功能性的世界先进城市,而是瞄准更高标准的全球顶级城市,在所有的城市功能上对标“顶尖”,在各种城市软实力上对标“顶尖”,实现从“追随模仿”到“创新引领”、从“单项冠军”到“多项全能”的转变,真正成为全球城市版图中的“璀璨明珠”,成为一个代表中国能在诸多领域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就在几天前,深圳发布“新十大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为深圳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动力:以“全链条创新”建设创新创意之都
迈向全球城市,深圳需要全面发展,但更需要取胜之匙。这把取胜之匙,就是创新。创新,是深圳实现理想的动力,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创新的城市数不胜数,深圳的创新如何能成为取胜之匙?深圳的回答是,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依法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或者叫全链条创新,就是要对标硅谷,打造一个整体上不弱于硅谷,局部强于硅谷的创新生态。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达到硅谷的水平,在成果产业化方面超过硅谷的水平。这就是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含金量。
如今,围绕这个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深圳都拿出充满前瞻性的实施方案。比如说,深圳正在持续引入国际国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比如说,深圳与清华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比如说,深圳正在进行的史上最严知识产权立法;比如说,深圳全力打造“人才特区”广聚天下英才……有了这样的踏实之举,日拱一卒,终成大事。
环境: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深圳等特大城市的光荣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否拥有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给出的答案。
营商环境,涉及的内容很多,深圳把复杂的内容简化为四个“最”: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市场最具活力、综合成本最佳。实现了这四个“最”,离国际一流不远矣。
服务效率最高,就是要通过改革,减少企业和政府打交道的痛感。通过“审批不见面”改革,让审批通过网络手段解决,甚至成功实现“秒批”。通过“最多跑一趟”改革,让必须见面的事情只跑一趟。
管理最规范,就是打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深圳在各类法治政府的评选中,屡获殊荣。正是有了法治化的环境,深圳企业发展才不断呈现良币驱逐劣币的好现象。
市场最具活力,就是打造企业至上的市场化环境,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有形之手”和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无形之手”,让市场来选择最优企业。当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不断从市场冒出头来,成为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弄潮儿,大家自然明白什么是最有活力的市场。
综合成本最佳,就是在不具备地价、房租、人工等显性成本优势的前提下,通过适度降低显性成本,大力降低隐性成本,形成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最佳综合成本。年11月,深圳为降低工商业用电成本推出的高达百亿元的电费资助政策。年12月,深圳出台《关于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为了减负降成本、新增信贷、新增发债、设立平稳发展基金推出“4个千亿”计划。这些举措,让企业拿到“看得见的实惠”。而不断深化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系统性综合配套改革,更是大幅度降低社会交易总成本。
开放:把大湾区建设抓紧抓实办好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深圳在大湾区建设中担当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将直接决定深圳全面扩大开放的历史站位。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抓紧抓实办好,深圳要充分发挥两大优势,为大湾区建设作出关键贡献。
一是发挥制度创新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与全球其他湾区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四个核心城市”,大湾区之内,法制、行政、经济、市场、规划等方面存在多个模式。而把制度差异转化为制度优势,恰恰是深圳的特长所在。在前海,在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为实现资本通、商品通、人才通、规则通、产业通,已经进行许多开创性的制度创新,这些创新可为大湾区建设提供许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二是发挥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优势。最近,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让深港两地交通几乎实现同城化。接下来,深圳要尽快建成莲塘-香园围口岸,加快深中通道建设,推动深珠通道尽快落实。与此同时,深圳要携手香港,推动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建设,让河套地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让科技创新协同合作成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合作:把深圳的发展量能传递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要通过先行示范和更紧密的区域合作,既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也把深圳的发展量能传递出去,带动更多地区高质量地奔小康。
重中之重,是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全力做好中央和省交给深圳的6省(市、区)34个县(市、区)对口帮扶任务。要把深圳的产业优势和对口帮扶地区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结合起来,这让脱贫攻坚战成为一场双赢的战役。
同时,深圳要主动服务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把深圳“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的发展战略和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对接,以打通战略通道为重点强化对外辐射。厚植多年即将在全新体制下再出发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更将为深圳提供新的产业发展空间。
合作才能共赢。只有合作,才能不断拓展深圳的发展空间。只有合作,才能把深圳的创新发展量能传递到更广大区域,更好发挥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圳正以新担当引领新发展!
(深圳商报编辑部)
深圳商报综合
编辑宁可坚责编李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