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专访张琦
画说钟馗——访艺术家张琦梁瑛?张琦画作《钟馗神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画家张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深圳商报梁瑛
作为中国传统民俗中斩鬼驱邪、引福纳瑞的神仙,钟馗几近是中国画中最常出现的人物题材。从唐朝画圣吴道子开始,几近每一名中国画画家笔下都出现过不同的钟馗形象。直到今天,钟馗的形象依然被许多现代画家所爱好。被人称为“钟馗张”的画家张琦就是这样一名对“钟馗”情有独钟的艺术家。从他的画作中,观众可以了解到钟馗,这样一个凝结了中华民族审美理想演化的艺术形象。
第一幅钟馗像出自
画圣吴道子之手
张琦自号观馗堂主人,在他现在居住的深圳麒麟山画院里,展厅的墙壁上挂满了他创作的形态各异的钟馗像,这些钟馗或威严庄重,或风度萧洒,或须发怒张,或嬉笑怒骂,威严中略带幽默,冷峻中不乏温情。这些钟馗的形象既来自于张琦自己对钟馗这个人物的理解,也来自于他翻阅大量典籍,对历代钟馗形象的研究。
钟馗是中国著名的汉族民间神之一,后来被道教纳入神仙体系,他的主要职能是捉鬼。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钟馗系陕西终南人,少时即才华出众。唐武德年间,赴京城应试,却因相貌丑陋而落选,愤而撞死殿阶。帝闻之,赐以红官袍安葬。到了天宝年间,相传唐明皇李隆基在临潼骊山讲武后,偶患脾病,久治不愈,1晚梦见1相貌奇伟之大汉,捉住1小鬼,剜出其眼珠后,而把他吃掉。大汉宣称自己为“殿试不中进士,钟馗”,皇帝梦醒,即刻病愈。因而,命吴道子将梦中钟馗捉鬼情形作成一幅画,悬于宫中以避邪镇妖。从此钟馗逐步成为中国传统道教中最出名的万应之神,春节时钟馗是门神,端五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除捉鬼以外,有关钟馗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钟馗嫁妹”等。在汉族民间,人们用他的形象制作成各种艺术品,放置在住宅里或大门口,希望驱逐邪恶,取得平安。
历代画家或借钟馗以抒怀,留下了很多佳作。然历朝历代画钟馗者虽多,但专画钟馗者甚少。坚持画出神韵者,更是凤毛麟角,张琦却是十年如一日,专注于钟馗的创作。之所以对钟馗情有独钟,就是来源于张琦幼年听过的关于钟馗的大量传说故事。张琦出生于中原大地的河南鹿邑,这里是道教鼻祖老子的故乡,在这里流传着很多关于钟馗的传说,张琦从小耳闻目睹,对钟馗这个人物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自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后,他主要从事美术工作,画插图,画山水,画花鸟,写书法。年之前,他虽然创作不断,但一直在寻觅自己最酷爱的绘画语言的道路上,他画八仙,画竹林七贤,画关公。有一年,张琦逛北京琉璃厂,在一家古董店里翻到1本画册,1幅任伯年创作的钟馗画像感动了他——作为人、鬼、神三界人物,钟馗的故事吸引着张琦进一步继续探究。
从神到人的画里钟馗
古书记载钟馗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特;但是却是个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事实上,钟馗的形象其实不总是原封不动的,随着时期的变化,从吴道子以来历代画家对钟馗形象不断进行艺术加工,“钟馗”才逐步饱满、立体起来。
钟馗像开端于唐朝,惋惜最早的吴道子的钟馗像早已失传,只有北宋郭若虚有幸在皇宫亲见过一次,他在自己的《图画见闻志》中对吴氏真迹作这样的描写:“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革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右手抉其鬼目。字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这是关于钟馗画造形的最早、最详实的描写。听说,唐朝画家所画的钟馗像多是以吴道子为范本。到了五代到南北朝时期,随着李唐王朝的覆亡和绘事的不断发展,吴道子的“钟馗样”画风已渐被打破,这时候代的画家黄筌、王道求、周文矩,宋朝的石恪、蒲生、孙知微、李公麟、梁楷、龚开、颜辉等人都对钟馗画情有独钟,他们不但改革发展了钟馗画的表现技法,还大大丰富了钟馗画题材和内容。如王道求的《挟鬼钟馗图》,周文矩的《钟馗氏小妹图》,李公麟《钟馗嫁妹》、梁楷《簪花钟馗图》、颜辉《钟馗出猎图》等等。他们笔下的钟馗不但限于捉鬼的情节,而扩大到了钟馗的家事和生活方面,钟馗形象从此被生活化、现实化了,也由“神性”到“人性”化了。元朝到清末民初,是钟馗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其间六百余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逐步衰亡,社会长时间处于动荡当中,正直的文人墨客,常常惨遭文字狱的迫害,他们不能不采取曲折方式抒怀达意,因而钟馗画便成为他们寄寓惆怅、愤慨和希望的最好题材。清人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中说:“画鬼神先辈名手多作之,俗眼视为奇怪,不思古人作画,并不是以描摹悦事为能事,实借笔墨以写胸中怀抱耳。”今天收藏在美国的元初龚开《钟山出游图》,画的是钟馗和小妹在鬼卒使女的前呼后拥下,乘舆出游钟山的热烈场面,画中钟馗俨然一副悠闲的文官打扮,小妹和使女也脂粉敷面,温情惬意。与前人钟馗的刀光剑影别有另番情致。王蒙《钟馗寒林图》,戴进《红品钟馗图》、钱股《钟馗持笏图》和清诸大家如高其佩、金农、王素、黄慎、罗聘、闵贞、赵之谦、任熊、任伯年、吴昌硕等都是擅画钟馗的高手,其钟馗画作品所释放出来的意境和风格更是各有妙处。这1时期,钟馗画被文人用来抒写胸中意气,被作者寄与了特殊的寓意,映照本身或社会环境等。如骑驴觅知音、避世钟馗、醉酒钟馗等。清朝的郑板桥在《题黄慎钟馗酌妹图》中就写道:“五日终南进士家,深怀巨盘嘴生涯。笑他未嫁婵娟妹,已解宜男是好花”。
现当代钟馗作品特别多,其中出现了很多世俗题材的钟馗,有感于战乱和官僚政治的齐白石就是特别爱好钟馗的一名画家。除祈福类的,他表现最多的就是幽默和讽刺类的钟馗画作。比如齐白石在《摇扇钟馗》中题道:“乌纱破帽大红袍,举步安适扇慢摇。人笑终南钟进士,鬼符文章价谁高”。
“我的钟馗画里没有鬼”
画人物难,画传说和想象中的人物更难,而画被前人画了无数遍的传说人物,无疑是难上加难。为了画出独特的钟馗形象,在研究历代钟馗文化的同时,张琦也力求画出自己对钟馗的独特理解。仔细的观者可能会发现,张琦的钟馗画与前人不同,画面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小鬼的形象,“我画的钟馗是没有鬼的,由于在我看来,钟馗是正义的化身,他1出现,一定是百鬼遁逃,诸邪躲避的。”
为了不落前人窠臼,张琦对钟馗的性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把他和中国历史上其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比如张飞,“他们一样都是豹头环眼,但张飞是武将,钟馗是进士,与张飞相比,钟馗又有儒雅的一面。”因而,张琦将钟馗的“怒目”画得扁长,由此来体现钟馗作为终南山进士的“儒”,从细节处体现他笔下钟馗威严气势之下的慈祥、智慧与柔和。
在历代风格纷纷的钟馗画中,钟馗的形象千变万化,有的像武将,有的像文人,有的像鬼王,有的像福星。虽然钟馗画在创建之初是为了驱鬼辟邪,但随着时期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趣味的转变,钟馗被寄与了文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具有了其他题材不能表现的深度和寓意,这才使得钟馗画代代都能出现绘画佳作,遭到各个阶层的爱好,文野融合,雅俗共赏。这也是张琦执著于画钟馗的缘由,在他看来,钟馗画能够寄托他对当代的全部情感,钟馗形象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阳刚与正义的化身。张琦说:“有人说我画的钟馗从某个角度看有点像我自己,其实不是长得像,而是画家画的人物寄托了画家的精神气质,所以会让人觉得像。”
看张琦的作品《钟馗神威图》,用笔果敢、墨气淋漓,将文武两重形象同时赋予钟馗,既威猛又庄严。再看《福自天来》、《钟馗嫁妹》中的钟馗,神态各异,细腻的笔墨、凝炼的线条,尤其是用心的脸部刻画,细致而传神,描绘了一个有情有义、善恶分明的英雄。作品《觅》中,钟馗身着红衫,月下闲庭信步,水中石拱桥的倒影,近处树影婆娑。观众在其中读到的钟馗,可爱、率真、儒雅,铮铮铁骨中潜藏着绵绵柔情和浓浓的生活情趣。钟馗在张琦的笔下是丰富的,是有情感的。在张琦的理解中,钟馗的眼是正气而非怒气;钟馗的脸不是青色而有红润;钟馗除捉鬼时的凛然刚劲,还有作为人的温情可爱。
白癜风能根治哈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