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半岛珊瑚保育中心不仅是国内首家珊瑚保育中心,也是唯一的珊瑚救助中心。
来源:深圳商报
海洋是大鹏新区宝贵的天赋资源,这里拥有全市二分之一海岸线,全市56个沙滩中的54个。仅占南中国海面积万分之一的大鹏海域却拥有近五分之一的生物物种,近岸海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同时,海洋与生物生命健康、旅游是新区三大未来产业。深圳国际生物谷海洋产业园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也是深圳唯一集海洋生物育种、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能源开发及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研发孵化功能园区。新区与广东海大共建的深圳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王兆凯、倪嘉缵、林浩然等3位院士所率领的产学研团队等相继落户,为海洋产业长足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用海,在发展的前提下更好地推动海洋生态保护,是新区创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所要完成的重大命题。近年来,新区从体制机制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和科研支撑等方面全面破题开篇,探索“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大鹏模式。
国家级海洋公园通过省级评审
大鹏半岛上不仅有深圳唯一的国家地质公园,也正规划建设深圳唯一的国家级海洋公园,目前已通过省级评审。
日前,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召开大鹏半岛国家级海洋公园专家评审会,有关专家在海上考察和听取汇报后对选址及规划给予充分肯定及高度评价,一致同意大鹏半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申报材料通过省级评审。目前,新区正按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按程序向国家海洋局报送材料。
据了解,大鹏半岛国家级海洋公园选址在新区西南部,定位为珊瑚礁脆弱区生态保护国际示范区、高品质海洋生态产品供给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旅游示范点和深圳人民的“海上后花园”。
“这里是世界级石珊瑚物种延续的最后保留地,已探明珊瑚品种47种,建成后将会是国家级海洋公园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处。”参与选址和规划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尚表示,珊瑚本身对气候变化很敏感,是非常好的生态标志物和气候预警指标,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陈尚表示,国家级海洋公园属于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重要类型,允许人类适度观光游览,并在保护良好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应用,非常符合新区“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定位。
陈尚相信,大鹏半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建成后,将与大亚湾水产省级自然保护区东西呼应,更好地保护整个大鹏海域。另一方面,国家地质公园与国家级海洋公园发挥联动效应,可实现海路统筹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
改革创新破解海洋管理难题
在“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新区坚持顶层规划先行,推动设立市区两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编制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及其实施方案。目前,已完成新区海洋自然资源资产及科普报告的编制,建立新区海洋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摸清海洋家底。
创新是改革的要求,更是补短板、促发展的捷径。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野沙滩”一直是管理难题,新区经服局创新性提出《大鹏新区沙滩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对其余未取得海域使用证沙滩进行规范管理,将其分为可作为浴场沙滩、可开放沙滩和暂不开放沙滩等三类,并明确管理主体及责任。
日前,新区经服局正式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院进行大鹏新区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课题,这是国内首次开展此类课题的研究。课题将以红树林湿地、珊瑚礁生态系统及沙滩岸线为评估重点,摸清承载力现状,从提升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应用价值角度,结合深圳市和大鹏新区的上位规划和海岸带开发利用实际,提出新区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策略。
近岸海洋资源的枯竭是亟待破解的生态困境。据统计,新区共有在册渔船艘,其中90%都是小型渔船,新区积极推进减船转产政策,试点海洋生态补偿制度,鼓励渔民向第三产业转型。
高端海洋产业业态正在形成
7月23日,佳兆业金沙湾国际乐园的首个项目万豪酒店正式开业,该项目将打造成集五星级度假酒店群、冰雪世界、水上乐园、海洋生物馆、梦幻未来馆、演艺中心、体育中心等多功能业态为一体的国际滨海旅游度假综合体。
新区另一家高端酒店宝能桔钓沙莱华酒店也将在年内开业。以高端酒店和主题乐园为代表的滨海度假旅游新业态正在形成,将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环龙岐湾海域是深圳海上户外运动配套最好、设施最完备的地区,也是国内少有的集各种海上户外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海上运动基地,已开展帆船、皮划艇、潜水、赛艇、冲浪等多种类型的海上运动,以及大鹏杯帆船赛、中国大学生帆船赛、中国杯帆船赛、Hobie16帆船赛等多级别运动赛事。
滨海旅游等海洋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截至6月底,海洋产业园落户机构已达55家。该园区三期规划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是目前使用面积的逾5.6倍,将极大扩展对海洋生物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承载能力。
年,广东海大深圳研究院完成落户及组建以来,先后引入海洋生物研究所、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海洋生态保护研究所、海洋战略研究所和珊瑚保育中心等研究机构,其珊瑚保育中心不仅是国内首家珊瑚保育中心,也是唯一的珊瑚救助中心,今年更在深圳首次成功繁育出珊瑚幼体,为人工修复珊瑚礁打下了良好的科研基础。
海洋资源本身也是新区吸引高端产业落户的有利因素。4月5日,“DNA之父”沃森到访新区,在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参观时久久注视着山海美景,不愿离开。由他所领衔的“乐土沃森生命中心”最终选择落户坝光,将再造一个“冷泉港”。
粤港澳大湾区带来重要机遇
去年底,全国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花落深圳。今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又赋予了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定位。同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6月,新区经服局与深圳岭南公共管理研究院共同推出《大鹏新区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新区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部关键核心位置,大湾区战略对于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全局性历史意义,必然能为新区建设带来重要机遇。
报告建议,新区以更宽广的全局视野、更长远的战略谋划,抢抓机遇建设辐射粤东的东进战略重要通道、开辟连通深港的海上桥梁,主动融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方位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一是规划建设大鹏国际游艇自由港,以服务粤港澳海上旅游为基本目标,规划建设同时瞄准亚太游艇旅游市场、放眼全球游艇产业的服务业贸易自由港,同时发展相关国际金融、休闲、养老、康复、展销、会议、酒店等产业。
二是打造世界一流的粤港澳黄金海岸旅游带,率先在新区试点大湾区一体化旅游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建设直升机场和南澳口岸等开启国际化综合交通大枢纽建设,打造大鹏国际会议中心。
三是发挥生态特色,引领大湾区城市群绿色发展。探索大湾区生态环保监管执法联动机制,率先探索大亚湾片区岛山林、海湾、田滩、河道、海洋渔业等生态环境资源和辖区国土空间资源实施统一保护和管理;打造吸引生态环境文化宜居示范区;创新生态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和交易制度,实施重点生态资源国家或地方政府国控机制;打造一张社会组织及力量参与生态环保的先锋名片。
四是加速打造国际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将深圳国际生物谷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项目;进一步拓展新区与港穗科技研发合作空间;以科技创新带动湾区东部制造业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宽坝光核心启动区辐射功能圈层;撬动大湾区中高端生命健康与医药市场的阀门。
五是建设大湾区海洋产业集聚中心。积极引进大湾区内部优质海洋生物科创资源强化大鹏海洋产业创新能力;将海洋生物产业园打造成更具国际化的园区;规划建设大湾区海洋环保产业中心;规划建设大湾区海洋大数据平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