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古今出文才,表达撰述有文采,独辟蹊径领文风,流传于世多文集,映照桑梓扬文气,世称公安有文脉。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只有一种解释最合情理:得益于公安人有勤学苦读的传统。晋朝时的公安人车胤囊萤夜读,勤学不倦,知识广博,学问丰实,且为人正直,终成当朝的吏部尚书。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一直熏陶着公安,一直激励着后人,一直影响着中外。可以说,公安历代的文章是沿着史迹从勤奋的传统中续写出来的,因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因而有着扎实的文化功底,因而有着传世的华丽雄文。故而清同治版《公安县志》上说,公安“文章事业,往往甲于三楚”。北宋张景,悉心研读,所著《洪范》《王霸论》《张晦之集》二十卷,后代学者赞誉他“茫茫兮安究,尚立言不朽”。也许有人不知,我们常用的成语“宛然在目”,便是张景“创制”的。晚明三袁,勤耕缃帙,“前赴后继”,力倡新风;其“不拘格套,独抒性灵”的呐喊,不仅成为当时涤荡文坛腐朽的旗帜,而且惠泽后世的五四运动并直至今日。三兄弟的著述《白苏斋集》《袁中郎全集》《袁宏道集笺校》《珂雪斋集》《游居柿录》成为我国和北亚东南亚许多大专院校研习的经典。
昨天已成过往,今天续苗更壮。倘说今朝,文才辈出;若言典型,灿若河汉。
当然,县委书记所说的公安文美是泛指,是指公安的文化艺术整个领域。对于我县的文化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湖北日报》记者陈启海早在年曾撰文报道:如今,“三袁”故里公安县的文学艺术才俊辈出,新“公安派”赢得广泛好评。公安籍词作家王平久以《生死不离》感动中国,以《北京,难说再见》的奥运会闭幕式主题歌饮誉海内外。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公安籍著名作家陈应松以中篇小说《乌鸦为什么鸣叫》夺得中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公安籍著名作曲家曹贤邦3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音乐最高奖。湖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公安籍戏剧作家胡应明获得中国戏曲“文华奖”。湖北画家魏金修、许开强,广东画家左正尧,福建作家曾纪鑫,都是从三袁故里走出去的佼佼者。
坚守在三袁故里的才俊也是佳作频出。三袁研究专家、以写报告文学和人物传记见长的作家李寿和,作品获得广东省“鲁迅文学”奖。作家黄学农擅长刻画人物情感命运,小说、诗歌杰作不断。作家和诗人邹平,被评论界誉为中国优秀水乡诗人、湖北新时期乡土诗潮代表人物之一;年秋,省文联、省作家协会、省文艺家协会在我县专门为其诗集《傍水而居》举办研讨会——这在文化艺术界可说是少见的“作法”。作家黑丰,作品风格诡异,笔力深刻。诗人王丛桦,诗风忧伤而内敛。诗人马克,作品前卫且厚实。青年女作家李开梅,作品细腻,敏感而具有悲悯情怀。作品入选中国第二届隶书作品展的青年书法家熊峰,作品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的青年女画家周月芬,宁静并厚重的国画家易正林,多次有作品参展的画家刘旭峰,多次获奖的词作家袁晖,根雕艺术家马有程,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的青年古筝演奏员王伊等,真是不胜枚举。
功力深厚且各体兼擅的书法理论家李金泰所著《从战国楚竹书看楚简的隶化》《中国书法自楚简始》等辉煌篇章,填补了楚简书法理论的空白;县楹联学会以曹克定、吴丕中、邹伏享等人为代表的楹联创作团队,在全国楹联征稿活动中屡获大奖,其中曹克定两次获得一等奖,形成了全国楹联界独特的“曹克定现象”;田耕之编辑出版的《性灵派书法》已被省文联正式纳入“荆楚书道”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县作家协会刘松林的诗《毛泽东挥笔》获湖南省诗词学会举办的“肖三杯”三等奖;县美术家协会刘旭峰油画作品《人体》《静物》四幅入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美研究会画集》;讲民间故事出了名的的卢贤发,所撰的《卢老倌子故事集》不仅出版发行,而且自编自演的小品《迎接不暇》参加全国小品大赛获得曹禺戏剧三等奖,并三次参加中央电视农民春晚表演。县摄影家协会主席谷少海,不仅摄影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大奖,而且呕心沥血,协助县文化部门让乡土艺术公安说鼓子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县文化馆副研究员徐华所作歌曲《跪在父亲的坟前》获文化部一等奖,所著《公安说鼓子》一书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
如今的文化艺术新秀更如雨后春笋。侯丽、郑安俊、刘青芳、许晓青、丰灵、常琼、黄玲玲、崔光红、蓝冰、刘金涌、吕作民、刘守芳、雷泽明、李文峰……这些名字“你追我赶”地在全国各地的文学刊物上伴随着他们的作品“闪亮登场”。如80后的秀雅才女侯丽创作的《水韵公安》,以浪漫奔放的情调、优美细腻的文笔、乡恋满怀的情感,抒写和讴歌了水乡公安,成为宣传公安唱响公安的一张靓丽名片;侯丽以笔为旗,始终不渝,坚守本真,倾情描绘,可谓是公安本土文化的忠实守护者。如80后的陈白云的一部诗歌散文集《光与影》,以细腻深沉的笔调把对公安的男女老少、春夏秋冬描写得栩栩如生。日前,在我县文艺界又出现惊爆新闻:由徐华、郑平清培养的年仅7岁的易晗玥参加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为湖北省破天荒地夺得一等奖。看来,这极具公安本土特色的文化艺术后继有人,令人欣喜呀!
与文学艺术有着“连襟关系”的新闻界的出类拔萃的公安人亦是不乏其例。如现任《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光明网总裁兼总编辑、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经营管理人才卢先高,如主编《白话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精要》的华文出版社原社长吴修书,如中国新闻社湖北分社社长、著述颇丰的章敦华,如省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张良成,如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原社长兼总编辑、对新闻研究颇深并撰有新闻专著的潘堂林(现任武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如现任《湖北日报》社总编室主任刘长松,如现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外宣办副主任邓红,如《湖北日报》编辑部原主任胡先武,如武汉市委宣传部网络新闻处处长雷祖兵,如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广告部原主任徐蓉,如《荆州日报》社原总编李谟鲜,如《荆州日报》社原社长喻道发,如《荆州晚报》原总编周泽新……这些光彩熠熠的引以为荣的名字,值得公安人骄傲啊!
凭笔者的记忆,在近30年的历程中,公安还有许多属亦政亦文、亦教亦文、亦商亦文的“兼容性”的“写作大家”,他们埋头著述,为宣传公安曾做出了有口皆碑的贡献。有的在过去这种“双栖”的田园里艰辛耕耘,有的至今还在为美化公安添色加彩。如赵克勇、王能议、张遵明、冀士烈、盛可以、张世泉、王福学、高绍新(高峰)、周崇喜、陈念祖、夏俊、薛嘉、罗立民、王勇平、甘行洪、江荣基、汪应国、毛传林、刘慎新、章甫、龚德金、龚平、龚义新、饶岱华、习代文、魏运龙、肖典兵、文亮永、薛作才、严汝坤、王心海、曾凡浩、龙红兵、何堃、薛络新、袁枫、何德雄等等,真是不胜枚举啊。赵克勇,从事东方格律文学继承与发展研究,是我国第一个发现了格律诗谱逻辑运行规律,提出“唐诗四图”说的学者,其论文《格律魔方—唐诗四图》在大陆、香港许多刊物上发表,所著的《诗词曲联入门》专著出版后,因其学术价值高,在全国大专院校的需求下,光明日报出版社连续两次再版。由李寿和策划,王能议、张遵明编注的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三袁笔下的公安》;由王能议编注的《小修诗注》;由张遵明主编的《王竹溪传》等,他们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方使我们更易于认读数百年前文坛领袖“公安派”和今日公安籍的文坛泰斗的人文风格和风采。县作家协会会长饶岱华的小说集《爬到树上打电话》,文笔延伸到城镇乡村、田间闾巷,活灵活现地刻画出许多让人记忆深刻的人物形象和社会形态。
至于笔者本人,在为文之道上本无建树,怎奈诸多老师和同仁反复劝导,定要我说说自己,故而忝列其后简言几句。笔者为宣传公安亦曾竭力效职作过一些艰辛的工作,且有百余篇新闻、评论和杂文获得全国和省新闻协会奖及全国县市报新闻协会奖(其中原载《中国青年报》的题为《猪八戒与老婆拟名片》的杂文,被十多所大专院校的教授引为讲义的范文稿,并被十多家报纸转载;其中有两篇新闻论述稿被选录中央党校与北京大学联合编录成册的《新时代优秀文集》),后偶有著述出版。譬如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诡秘的幽灵》因在全国销售,曾有7家晚报编辑买到此书后主动与笔者联系要连载。《深圳晚报》一负责人鼓励笔者告知,“因你的小说写得实在是太俏皮了,那些一环套一环的趣味情节让人肚子都笑疼,所以报社决定破例按国家定价提高40%付稿酬。”后来,该社确依口诺而兑现。后因笔者于年南下谋职换了电话号码,还有些想连载此小说的晚报编辑将电话打到了家乡的县委宣传部。但若干年后,我才知晓。
今天,我们感到特别欣慰的是,为使新‘公安派’的文化艺术田园保持源头活水长流,全县组建的作家、音乐家、美术家、舞蹈家、收藏、楹联等协会就有14个,网络会员千余人。他们中,涌现出国家级协会会员8人、省级会员70多人。特别是县文联一直在勤耕不辍的一块名为《三袁》杂志的文苑,经20年的精心浇灌,可谓花团锦簇,珠玑荟萃。这份杂志为积极培植文学新秀,努力弘扬本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她因以鲜明的地域特色、纯正的文学品味、健康的思想内容承袭“三袁”文脉,开掘“三袁”新风,为公安文化史书写了最辉煌的篇章。前不久,她荣获第六届湖北文学奖优秀期刊奖,便是见证。诚愿这片稚嫩的苗圃时时郁郁葱葱,年年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