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的高歌猛进到如今的占比严重下降,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的失速与转移已成为当下导致外贸下行压力叠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占比下降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加工贸易能否把“根”留在国内并实现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国际商报特邀业内专家,为加工贸易发展破局建言献策。
专家圆桌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赵萍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梁明
辩证看待加贸占比下降
国际商报:上半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9.8%,拖累我国外贸进出口整体下降约3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口、出口已经分别连续18个月和16个月下降。曾占据我国外贸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如今占比已不足30%,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加工贸易占比萎缩这一现象?
梁明: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产业升级、稳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初,加工贸易对促进我国利用外资、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增加外汇收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占比已由此前的“半壁江山”下降到不足30%。对于这一现象,我们要辩证看待。
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占比下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当前全球经济和贸易形势严峻,外部需求增长乏力,加之国内劳动力等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传统竞争优势被逐渐削弱,导致我国加工贸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步伐放慢,出现了加工贸易产业和订单转出的现象。二是长期以来,外贸发展的核心战略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外贸发展结构、提升我国一般贸易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此战略下,我国一般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其在我国外贸中的占比上升也是必然现象。三是随着我国加工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很多原来以加工贸易形式进行的贸易变成一般贸易,这种替代造成的加工贸易比重下滑也是不容忽视的。
赵萍: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占比下降的深层次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外贸自主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加工贸易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出台的一项特殊政策。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一般贸易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出口规模扩大较快,导致加工贸易在外贸中的占比相对下降。二是加工贸易曾经拥有的成本优势明显减弱。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大幅上涨,多数加贸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边际收益呈下降趋势,导致加工贸易转向低成本的国家或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随之缩小。
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占比下降有喜有忧。喜的是我国一般贸易竞争力上升,在外贸中的占比增加,加工贸易比重则降低。忧的是加工贸易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大量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转移到国外,影响我国就业增长。
李文溥:加工贸易多活跃在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相对便宜的发展中经济体,因此,加工贸易占我国外贸半壁江山是改革开放后(年~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时的特定现象。此后,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和土地的价格逐步上涨,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占比逐渐下降。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好事,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表现。如果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占比始终不变甚至是提高,那倒是坏事,说明我国经济不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不提高、劳动者收入不增加。
跳出价值洼地加贸须升级国际商报:对于加工贸易企业而言,追逐较低的成本固然重要,但加贸企业想要获得长远发展,转型升级仍是必经之路。当前我国加贸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表现如何?加贸企业如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
赵萍:当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巨大挑战。没有独特的专利技术、没有知名的品牌、没有可以掌控的渠道,多数加贸企业的转型步伐仍缓慢。
加工贸易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必须沿着微笑曲线,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转移。即加大对上游的研发设计投入力度,培育自主品牌,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要努力在下游拓宽营销渠道,提升盈利能力,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梁明:加工贸易发展的关键仍是转型升级,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跃升。今年2月22日~3月1日,商务部组织了17个调研组,对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家被调研企业在创新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下,实现了较好发展。总体来看,我国加贸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已取得不俗成绩,但其发展空间和可挖掘潜力依然较大。加工贸易企业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需持续北京治疗白癜风找哪家医院白癜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