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N林敏/文、图
近日,在南昌市年双创周启动会上,南昌市青创地图2.0正式发布,标注了67个众创空间和16个科技孵化器。
这个秋天,南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只是桂花的香味,更有扑面而来的创业气息。大众创业成了最时髦的词汇,而众创空间成了创业者集聚的最佳选择地之一。不少怀揣梦想的创客们,在众创空间的孵化下,创业的种子不断发芽、成长、壮大。成就众多创业者的众创空间,也在不断谋求机遇成就自己。
众创热洪城
众创空间,其实就是创业服务平台。简单来说,就是在各类新型孵化器的基础上,打造的一个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孵化器有所重叠,但比后者范围更广,它包括创客空间、众筹咖啡等多种新型孵化器模式。与孵化器相比,众创空间的门槛更低,更便于为草根创业者提供成长和服务,是基于“万众创业”风口的创业服务体系。
从年我国政府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后,各地的创客空间、孵化基地百花齐放。去年2月,江西省科技厅发布《江西省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版)》,明确省级众创空间可以获得政府经费支持,众创空间内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将被优先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免10%税收的优惠。
南昌,这座万人口、以传统制造业为经济支柱的城市,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正在努力寻找城市经济转型的突破口。与大部分二三线城市一样,南昌众创空间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南昌市科技局创新协调处统计,南昌目前有国家级众创空间9家,省级众创空间20家,市级67家,服务创业者近百万名,带动近千万人就业。
除了数量的迅猛增加,南昌创客空间的质量和档次也在不断提升,从最初的“洪城众创”1.0版,到后来的3.0版,如今,“洪城众创”正在向4.0版迈进。而南昌这片创业沃土,已然成为了创客的“梦工厂”,这座古城也升级打造成了引领“双创”的“南昌硅谷”。
现如今,南昌的各大众创空间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自己比较完善的一套运营体系。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如第十届国际ICAN创新创业大赛AR/VR行业赛、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公共安全创新创业大赛等也在密集举办。同时,政府政策也在逐步落地,南昌市不断加大财政统筹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杠杆效应,在中央安排9亿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市本级还安排了3亿元,并且设立“两创示范”专项基金、开展空间平台认定补助。
江西省众创空间评审员陈景宏介绍说,南昌形成了红谷滩和高新区两大众创空间聚集区、各区县重点扶持标杆型众创空间协同发展的格局。在南昌,红谷滩形成了以味粽众创空间、汉昀孵化器、心客众创、南昌大学汇智创客空间等为代表的大型众创空间聚集区;高新区重金打造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基地、菜鸟众创、人才大厦、先锋天使咖啡等。在南昌,腾讯众创、文化创意园、淘宝大学、慧谷产业园等更是成为标杆众创空间。
去年初,江西省首批认定了33家省级众创空间,除此之外,还有数十家众创空间也在申请省级评审。江西省政府提出,将大力发展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重点打造60个众创空间。
梦想基地
在红谷滩新区,坐落着一个鲜花与绿树掩映的现代产业园——慧谷创意产业园。与传统产业园不同的是,这里听不到机器轰鸣,取而代之的是设计新奇的楼房、装修别致的办公室。
慧谷产业园,由江西慧谷互联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谷公司”)创建,是以“互联网+”为主导的科技型创新产业园区,味粽创客空间就是产业园的一个重要项目。
慧谷公司运营部总监钟莉告诉记者,味粽创客空间于年11月正式运营,融“创业培训、创客咖啡、创客公寓、创客工场、孵化基金、创客导师”为一体,是目前江西运营面积最大的众创空间,也是南昌最早成立的众创空间之一。
近日,记者来到味粽创客空间,各片区都已经入驻了创业企业。而不管是创客还是员工,几乎都是充满朝气的年青人。
钟莉告诉记者,味粽空间孵化项目主要偏向于VR、AR、3D打印、智能制造等“互联网+”创新科技项目为主,所以从业者的年龄层次比较年轻化。
沃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严旭,就是这些年轻创客中的一员,记者来到时,他正与员工在工作室开产品讨论会。
严旭向记者介绍,沃趣信息是一家致力于VR、AR技术研发、行业应用的公司,主要是通过研发、生产、营销等,向大众推送前沿的智能终端电子产品及相关的应用平台。
去年8月,严旭在味粽创客空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严旭告诉记者,味粽创客空间对创业初期的他帮助很大,不仅帮他代办工商注册,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所、水电以及网络支持,更加重要的是提供VR相关专业技术的支持,因为这里不仅有很多同行可以交流相关经验,更重要的是创业园本身也有自己的VR孵化基地,可以提供很多创业上的建议。“在味粽工作就像鱼入了水。”严旭形象地描述着自己的感受。
如今,慧谷产业园里,像严旭这样优秀的创客有很多,比如石科技打造的“约课吧”项目获得Pre-A轮万元的风投;易视腾科技、进行时文创等一批孵化企业也多次获得国家级和地市级双创赛事奖项等。这些创客依靠众创空间这个平台,从以前几万元业务的“小打小闹”,到如今在上千万元项目中“大显身手”,实现了华丽转身。
记者了解到,目前,味粽创客空间已经孵化了70多个项目,在孵企业有30多家,帮助企业申请获得知识产权专利54项,包括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39项。
钟莉表示,之所以有这样的成果,与慧谷创意产业园打造的一条完善的“互联网+众创”生态链息息相关。味粽空间引入创业金三角模式和创导孵化模式,聘请了30多名创业导师;打造自己的加速器拉长孵化链,将已经孵化成熟的企业升级到加速器区;引进广东蚁米基金、广东卓启投资、北京天蝎座基金等十余家投资机构,同时还引进了百度华邦、顺丰江西、亚信科技、顶易中国等“互联网+”龙头企业,企业间资源、项目深度合作,形成了完整的众创生态产业链。
在南昌,还有很多像味粽创客空间一样,帮助创客实现自己创业梦的众创空间。
江西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是一家比较特别的众创空间,是以孵化、服务、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公益性双创载体,按种子企业孵化区、初创企业成长区、创业企业服务区、成长企业加速区、规模企业培育区的梯进模式孵化项目。目前已有个创业团队入驻,孵化了家创业型小微企业,带动江西省高校大学生、近5年毕业生创业就业00余人,为江西输送余名互联网、电子商务、商务运营等各类专业人才。
各种各样的“众创空间”,为南昌的创客们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成为创业者的“圆梦工厂”。
摸索盈利模式
然而,在众创空间发展迎来利好之时,仍然有一部分众创空间走向“悬崖”。去年,深圳一家众创空间“地库”宣布倒闭。“地库”创始人在朋友圈发文称,地库成立4个月,“烧”了多万元,最终只能结束。另一家青年联合办公空间北京绿客屋因与房东产生纠纷被砸毁。南昌也有部分众创空间因为资金、运营等问题关闭。“确实有一些众创空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运营体系,这对一个众创空间的生存发展是最重要的。”陈景宏说。
年5月,南昌被正式纳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众创空间纷纷响应政府号召,遍地开花。不过,众创空间虽多,却良莠不齐,不能完全满足创新创业团队的需求,再加上某些空间在企业入住后,仍旧只是提供场地、水电补贴等比较基本的生产要素,而没有能力提供人才、资金、孵化等创业要素,并不能发挥众创空间真正需要产生的聚变功能。除此之外,也存在部分创客盲目跟随追捧热门项目,例如近年来火爆的直播市场,一下子挤进无数大大小小的公司,导致市场空间基本饱和,绝大部分企业也都铩羽而归。
江西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运营商副总经理徐贤认为,“众创空间不是划一块地方,盖几栋房子,配几条政策就能发展起来的,还要有自己成熟的盈利模式。”他觉得光靠入驻企业的投资回报,众创空间难以维持生存,“虽然大学生创业基地成立至今不足一年,但却通过不断摸索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据徐贤介绍,大学生创业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打造自己的产业服务中心,对接各种互联网维护、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等业务作为自己的项目,再将其分类给到对应的企业。这不仅给企业增加业务,还能给基地带来资金的反哺。
众创空间本身是个十分依赖政策支持的项目,但今年已经是南昌“双创”的最后一年,今年过后,政策是否如旧,一切皆未可知。行业人士表示,“众创空间自身的发展绝不能完全依赖于政策,只有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才能在这片红海里生存下来。”
徐贤认为,众创空间最后的发展方向还是市场化、资本化和专业化。众创空间的建立者要根据自己的资源,进行差异化定位,并提供专业化的升级服务,这也是众创空间生存发展的基础。
在钟莉看来,众创空间和空间内的创客一样,本身也是创业者,众创空间为入驻的企业提供一个发展平台,与此同时,众创空间本身也不断在谋求机遇发展自己。
更多内容请登录江西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