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微君:7月12日、14日,《深圳晚报》、《深圳商报》等媒体,对我校进行大篇幅报道,现将报道内容摘要如下:
《深圳商报》:来自全国的考生日前参加深圳技师学院的自主招生考试,名考生竞争个学位
《深圳晚报》:
深圳技师学院自主招生今开考,平均4个考生抢一个入学名额
新闻同时被人民网(深圳频道)、光明网、中国日报网、大粤网等国内多家知名网络媒体转载。
7月12日来自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的名考生将参加深圳技师学院的自主招生考试,竞争个录取名额,这意味着一个学位有接近4人在竞争。在全国技工院校普遍实行登记入学的情况下,深圳技师学院学位却“一位难求”。
大学生“回炉”技师学院已成为“一种现象”
在加拿大学习数学精算专业的丁小森,回国工作后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成立了首饰定制工作室,她报读了深圳技师学院学习首饰设计,边做边学;齐东是某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大学毕业后报考深圳技师学院,希望通过3年学习掌握一门实用技能,为未来奠定更好基础……近年来,大学生、海归“回炉”深圳技师学院学技能已经不是个案,而已成为“一种现象”。
就在前几天,
深圳技师学院与校友李振全的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技师工作站和互动多媒体研发中心。
李振全是深圳技师学院历史上入学年龄最大的学生,他曾经在企业做过中层管理、自己创过业,之后以29岁的“大龄”到深圳技师学院“回炉”3年学设计,如今已经成为广告界大咖,前不久获评深圳“十佳广告人”。
李振全与合伙人一起创办了深圳市盈天下广告有限公司,如今公司已经是华为公司最大的多媒体供应商,不仅获得中国广告行业最高资质“国家一级广告企业”,还同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广告业界实属少见。
李振全告诉记者:“公司高管团队除了1名海归之外,其他全是深圳技师学院的毕业生,也是当年和我在农民房中一起创业的伙伴。”
学院与校友李振全的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热门专业报考人数和录取名额比率超10:1
深圳技师学院本次是面向全国应届、往届高中毕业生自主组织的招生选拔考试。其中最热门的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报考人数和录取名额比率超过10:1
此次名考生中有人的高考分数超过大学专科录取分数线,部分考生高考分数超过本省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据了解,近年来,高考上了专科、本科分数线,放弃读大学就读深圳技师学院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汪茜已经收到了北京民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而妈妈的一番话让她“移情别恋”:“一纸文凭不如学好一门技术来的实际,有一技之长更好找工作。”她最终报读了深圳技师学院;高考上了本科线,放弃本科读深圳技师学院的周可说:“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问题,而术业有专攻的技术型人才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就业比较吃香。”
学院与德国客尼职业技术教育集团合作签约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开创多个“全国第一”
前不久,华大基因组织5家下属单位携80多个岗位到深圳技师学院举办专场招聘会,希望提前一年“锁定”优秀的届毕业生。近年来,深圳技师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9%。
在全国技工院校普遍实行登记入学的情况下,
深圳技师学院学位为什么“一位难求”?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
该学院毕业生为什么有很多提前一年就被企业“抢订”?
记者了解到,深圳技师学院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办学,探索出“校中厂”、“厂中校”、“校中校”、“技师工作站”、“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合作培养新模式,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深圳技师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多项做法在全国开先河——学院在全国首创全日制班级“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学院与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公司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试点,联合举办全国第一个按照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进行培养的班级“银宝山新模具班”,采取“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模式,培养与市场“无缝对接”的技能人才;
合作成果
在学院挂牌成立的“中德智造学院”是全国首个中德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特色学院,引进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组建中德混编师资队伍,引进德国工商会IHK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生技能水平要达到德国对高级技工、技师的考核要求,毕业生择优留在相关企业德国分公司工作,实现“国际化培养、国际化就业”;学院还开创“技师工作站”培养模式,“技师工作站”成为加速培养全日制技师的“孵化器”。
截至目前,学院共有名预备技师班学生进入技师工作站“孵化”,取得了突出业绩。年2月,深圳技师学院与华大基因签约校企合作办学,共同建立技师“培养平台”,“按需培养、定向培养”生物技术专业技师。
来源
综合《深圳晚报》、《深圳商报》等媒体报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