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

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商报_商报特点 > 商报品牌 > 保健品行业成造假重灾区

保健品行业成造假重灾区

发布时间:2016-5-2 17:17:14   点击数:

保健品行业成造假重灾区

近年来,保健品市场发展迅猛,年销售范围已达1000亿元人民币。但调查发现,在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保健品行业也逐步成为搀杂造假的“重灾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分子用非食用物资加工名贵药材,在保健品中添加多种违禁成份,或假冒药品进行销售,给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埋下重重隐患,前段时间一直备受关注的血燕事件就与此类似。更使人耽忧的是,此类违规现象不但屡禁难止,而且花样不断翻新。

名贵药材造假利益惊人

用普通人参加胶水拼接而成的“野生参”,浸水后能搓出一团泥巴的“冬虫夏草”,腹腔中灌入了石灰粉的“海马”,色素染成的“血燕”,硫磺熏制的“白参”……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延续爬升,各种名贵中药材的价格一路走高,部份品种乃至供不应求。

马来西亚农业及农基工业部兽医局总监阿布德·阿齐兹·本·贾迈勒丁对表示,马来西亚生产的燕窝都是“白燕”,没有所谓“血燕”,“血燕”只是商家为了获得更高利润而制造的噱头。马来西亚一些业内人士也泄漏,“血燕”其实是在加工作坊里,对白燕窝进行熏制或染色后构成的。造假者会把鸟粪厚厚地铺一层,然后隔着木板或架在上面放燕窝,打开取暖器对全部环境加热,一周后打开盒子,燕窝就成了“血燕”。

“名贵中药材价格动辄上千元,造假的利润相当惊人。”一名长时间研究中药材质量的业内人士(上海市中药质量监督检验室叶愈青教授)介绍,国内名贵中药材造假主要有三种手段:

其一,“易容术”。除比较常见的用硫磺熏蒸药材进行美白以外,一些不法分子还把个头较小的野生参,乃至普通的园参作为原料,使用强力胶等一些化学黏合剂,拼接成体型较大的野山参,然后高价出售。

其二,“增肥术”。冬虫夏草被称为“软黄金”,造假者会用胶水在虫体表面黏上铅粉,用高锰酸钾等化学药剂浸泡,或将铅丝插入虫体。经过类似增重处理的冬虫夏草,重量可以比实际分量翻一番。

其3,傍名牌。中药材品种繁多,普通消费者根本没法区分。有的造假者用外观比较接近的植物,如石仙草、羊舌兰等冒充石斛;用亚香棒虫草、尼泊尔虫草等冒充冬虫夏草,而其功效、价格等都相差甚远。

违规添加“满天飞”

依照上海市政府为期半年的集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统一部署,上海公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近期联合展开“亮剑”行动,依法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行为。5月18日以来,相干部门连续三次发布查禁通知,对被检出违禁成份的“粒可瘦田田雪清减润肠胶囊”等37个批次保健品实行全面封杀。

“在产品中违规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成份,已成为国内减肥类保健品的1大顽症。”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监察处副处长戚柳彬说,“西布曲明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具有兴奋、抑食作用,我国已于2010年停止西布曲明的生产销售,但一些地下窝点依然偷偷使用。”

2011年初,上海相干部门对大同路某仓库进行了突击检查,结果在30箱减肥类保健品中检出西布曲明和酚酞。执法人员发现,这些产品的标识和生产单位都在深圳,物流单据却是江苏宿迁。

经过两个多月的周密侦察和伏击,监管部门查明,犯罪嫌疑人杨某自2009年起,从广东等地购入含有违禁成份的减肥保健品半成品胶囊,然后在江苏宿迁的制假窝点进行包装,运往上海销售。目前,4089件添加违禁成份的保健品已被依法查控。

戚柳彬告知,在所谓的性保健品和减肥类、降血糖类保健食品中,违规添加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卫生部核准的保健食品的27项功效中,根本没有改良或提高性功能这一项,也就是说我国从未批准过任何一种性保健品上市。许多打着改良性功能旗号销售的保健品,极可能是添加了西药成份,而这些西药成份通常是要在医生的严格指点下服用的。”

今年1月至5月,上海重点对减肥、辅助降糖、辅助降血压、抗疲劳、提高免疫类保健食品中违规添加西布曲明、酚酞、降压类、拉非类、那非类等药物或化学物质进行了快速检测。在150项次检测中,有96件次产品被确认为非法添加,其中减肥类保健品的合格率仅为25.2。

非药品当作“药品”卖

今年1月17日,公安部门在上海、广州、河北廊坊3地同时行动,一举摧毁一个生产销售假药的团伙,现场查获万艾可(俗称“伟哥”)、西力士、利维他等非法产品140余种,案值约2000万元,依法刑拘12人,其中有66种为假药。目前,这起案件已由检察院提起公诉,依法追究相干犯罪嫌疑人的刑事。

了解到,在产品名称、包装、说明上做文章,假冒药品,或直接冒用药品的批准文号进行销售,是保健品市场的又一乱象。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处处长王有志向展现了一个巨大的塑料(9495,50.00,0.53)袋,里面装满了执法人员在保健品市场查获的各种“假药”。其中,一种名为“鹿茸肾宝”的胶囊,包装盒上标的是“藏食准字号”。

王有志解释说,依照规定,鹿茸入药需要国家食药监局或卫生等部门依法批准,标注“国药准字”等字样,在政府部门站上直接可以查询。而这类胶囊根本没有药品批准文号,属于典型的“假药”。

根据规定,产品名称与药品通用名称相同或类似的;标识与药品通用标识相同或类似,并足以让公众认为是药品的;标识或说明书宣称预防、医治人的疾病,并规定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主要成分是药物成份的等,都属于非药品冒充药品。而这些非药品在“冒充”药品时,常常把卫生许可证号等其他号码打印在包装盒去,以假乱真、冒充批准文号,乃至直接假冒一个已批准的其他药品的文号,致使一个文号出现多种产品的乱象。

“场外交易”手法隐蔽跨区流通难查源头

国内保健品市场“乱象”的构成并非一日之寒,近年来,政府部门多次重拳整治,仍未完全遏制。采访发现,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不法分子已将交易悄悄转移至地下或络,其手法更趋隐蔽。同时,由于保健品进入各地市场销售几乎没有门坎,对搀杂造假等违规行为,执法人员常常面临源头追踪难、调查取证难、异地查处难等为难。

违规保健品“场外交易”更隐蔽

2010年以来,上海共抽检各类保健品1843件,抽检量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基本覆盖了超市、药房等主要销售渠道,产品抽检的整体合格率到达90.8。

这其中,有一个数据值得注意:上海本地的保健品生产企业,和超市、药房等销售渠道的保健品合格率分别为100、98.6和96.2,而各类保健品专卖柜台经营的保健品抽检合格率比较低,仅为67.5。

凯旋门、福佑门保健品市场,是上海两家主要的保健品专营市场,同时也是华东地区比较重要的保健品批发市场。执法人员在平常监督中发现,一些经营者采取柜台展现与产品交易分开进行、场内谈价场外提货等方式,千方百计地规避监管。例如不久前,执法人员在柜台产品检查以外,抽查了市场门口的1辆物流车,并在装卸的货物中发现了问题,结果没有一户经营者承认是货主。

的实地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凯旋门保健品市场一个销售减肥类产品的柜台前,注意到,柜台上摆满了很多宣称功效显著的减肥产品,但用手1拎,却发现只是空盒子。当表示想购买这1产品时,老板神神秘秘地说:“你要买多少?告诉我地址,我给你寄过去。”

“一方面,我们监管的力度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回避监管的手段也层见叠出。”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处处长王有志表示,把假冒伪劣的保健品藏匿在仓库,乃至民宅中,只在货架上摆放产品的包装盒,致使监管部门没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抽检;即使发现包装盒的批号、说明等存在问题,也没法对经营者进行切实有效的处罚。

市场“大流通”追踪溯源难

目前,我国对保健品的销售并没有设置的特殊门坎,只要获得普通的食品流通许可证便可。保健品市场这类“大流通”的特点,使得保健品零售点的开设较为容易,而且量大、面广,但监管部门要清查违规产品的源头、完全端掉搀杂造假白癜风能彻底治好吗的窝点却并非易事。

据了解,今年上海启动专项整治以来查处的3批、共37种违规保健品,其生产地点均不在上海。“我们在一些专卖店、专卖柜台查出有问题的保健品,而产地是外省市,就算对相干经营者进行了处罚,1是没有太多违法所得,难以起到震慑作用,2是没法对源头构成有效打击,从根本上予以遏制。”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监察处副处长戚柳彬对说。

他表示,在查处违规经营商户时,执法人员通常需要索证索票,并查看销售记录。但一方面,这些经营户常常说上家没有提供出货凭证;另一方面,从销售记录来看,其销售产品的违法所得寥寥无几,乃至没法保持平常的经营,因此处罚金额也很低。而监管部门一旦要追踪溯源,就触及跨地区调查和执法,调和难度比较大。

保健品“大流通”的特点,还表现在络销售方面。近年来,络销售已逐渐赶超传统店铺销售模式,成为保健品销售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其实不制止络销售保健品行动,但对这些虚拟店铺销售的产品如何监管,一样是摆在监管部门眼前的困难。

戚柳彬介绍说,很多络商家宣称其在“上海”,可实际上进货、仓库等都不在上海,乃至店主本人也不在上海,监管部门接到消费者的类似白癜风能不能治好投诉,通常很难查到来源。另外,监管部门在查处违规产品时,会要求传统店铺及站采取下架措施,但许多小站和络商家的执行情况其实不理想。

盲目消费纵容造假行动

有市场基础,才会有利益驱动下的违法冲动。虽然监管部门强调“国家从未批准过任何一种改良性功能的保健食品”,但仍有部份顾客会在违法份子的忽悠下购买;虽然国家规定所有保健食品广告中均应说明“本品不代替药品”的忠告语,但仍会有消费者轻信违法份子甜言蜜语下的“奇异疗效”。

据介绍,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保健品设置推销骗局,通常采取免费试用、免费体检、“专家”义诊免费讲座等方式,先吸引消费者试用,然后用虚高的检测结果吓唬消费者,敦促赶快服用保健品。戚柳彬介绍,很多保健食品的消费者都是中老年群体,很多不法分子会在住宅小区、菜场或公园附近设摊,免费给老人量血压测血糖,获得老人的相干资料,然后约请老人去参加免费的“健康讲座”,再谋取利益。而很多老人由于不太会辨别真假,极易上当受骗。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厉曙光教授表示,例如降血糖的药物其主要成分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很多假冒伪劣的产品乃至每粒药物所含成份多少都不固定,不法分子会利用偏大的剂量、“吹糠见米”显现的效果迷惑消费者,却伤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包括减肥、美容等领域也一样,科普宣扬等没有做到位,很多消费者其实不知道“健康减肥”的方法到底是什么。

而且,消费者通过肉眼其实非常难分辨这1保健品是不是存有违规行为。王有志介绍,从表面上看消费者无从知晓批准文号是不是正确;而鉴别人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材也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lahglory.com/sbpp/174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