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面对郑州疫情中的未知凶险,每个人都会心怀恐惧,但出于责任和担当,18级护本的同学们选择了无畏逆行,这就是英雄——曾经恐惧并最终战胜恐惧的人。
赵炳玉医院实习的赵炳玉同学,医院需要出人参与到核酸检测工作后便积极报了名,她主要负责登记信息、采核酸,维持秩序。
“从早上七点半到下午六七点,中午只有20分钟休息。”这是赵同学一天工作的常态。“大家不要挤,都能做核酸!”面对每天众多的检查人数,赵同学耐心的地维持着秩序,时间久了她的声音也变得嘶哑。每次中午换班休息,累了就直接躺在检测点凳子上休息一会,饿了就吃一桶泡面。一天工作结束,赵炳玉同学防护服下的衣服已经湿透,但她却开心的表示“自己为疫情防控出了一份力,感到很高兴很自豪”。柴璐璐在接到通知需要去支援核酸检测后,柴璐璐和科室的人一起迅速准备材料到宇通公司为名员工做核酸检测。准备完毕坐进抢救车那一刻,柴璐璐直言“确实有些紧张”,但真正到监测地点时,从模糊的车窗看着排队等待监测的人都在注视着我们车辆的移动,柴璐璐突然感觉“没什么好怕的”,因为大家在等着检测,在等待一个让自己让社会让国家安心的结果,而柴璐璐和科室的人们正在为了这个结果而奋斗着。
“您叫什么名字?”“来把您的条形码给我”“来头后仰,张开嘴,发啊的声音……好了,您可以离开了”这一段话语,在那天三十多度的下午柴璐璐和老师重复了一千多遍,可当人们向他们说“谢谢,辛苦了”,她感觉这一切累但是值!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时隔一年多,柴璐璐再次参加防疫工作,但能做的比之前在社区做的更多,这次的她仍会坚持不懈,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更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行动,用心负责,和老师们一起做好排查工作。
王振宇作为一名党员,在郑州疫情初便主动请缨去参加核酸检测工作。在前往一线的车上,王振宇坦言,当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喜悦的是终于能奋战在抗疫一线,但更多的是不安,与在社区做志愿工作相比,自己这是第一次直面疫情。
每天的核酸采集工作紧张而有序。虽然在隔离服、双层手套、面屏的全副武装下,简单的动作变得异常艰难,但为了及时迅速地排查每一个人,一切付出都值得。天气炎热,中间换班休息的时候他没有选择坐下,而是向那些因为天气不愿继续等下去的人解释清楚核酸检测的目的和意义,听完后大家都能更好的配合和坚持,这让他心里十分感动和自豪。
“做咽拭子,感想就是热,累,不过在这个时间和关头,自己能帮得上忙是最开心的。每一天的我都在努力,疫情一天不退,我就一天不松懈!”王振宇坚定的说,“我坚信郑州可以战胜疫情!”
马俊英、霍赟、王菲“疫情面前我们不退,只要需要,我们时刻准备着!”这是第三次参加核酸检测工作的马俊英,霍赟,王菲在出发前的豪言壮语。
医院要进行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的任务后,医院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上午十点集合完毕后,三人乘车前往郑州市二七高风险地区,虽然已经参加过培训,更有过采核酸经验,但这次对三人而言仍旧是个挑战。马俊英和王菲坦言:自己的内心忐忑的同时也十分激动,忐忑是因为本次去的地方是当前高风险地区,害怕自己经验不足会做不好;激动是因为自己终于不再是那个只能看着手机上一条一条的报道最新疫情消息,看着医护人员在酷暑下坚守,晕倒,中暑等等令人心疼的事迹,自己终于也可以披上战甲替他们出征,不再是那个一直被他们保护的人,而是成为了可以站起来保护他们的人。
从上午十点到晚上九点,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室外气温高达34℃,三人工作将近长达数十个小时的工作,怕任务完不成,中间不敢休息、不敢喝水更不敢上厕所,一直在坚持着,没有一个人喊累。因为他们都知道一旦卸下装备就浪费了一套防护服。在提到这段经历,霍赟讲道:“想着我们三个多做一点,别人就可以少做一点,多替其他的工作人员分担一点。”当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他们才知道,防护服里边的护士服已全身湿透,手被泡的泛白,脸上戴口罩勒的勒痕显而易见。晚上十点左右回到宿舍各自才敢给爸妈发消息报个平安,害怕他们担心一直没敢给他们说。在这场与疫情的搏击中,18护本辅导员范炎峰老师也在用心用情用爱共筑防线,与学生一起合力战“疫”。在形式复杂多变的疫情面前,范老师就像是使命必达的“信息员”,由于18护本的同学们都在实习岗位上且有大部分同学积极奋战在核酸检测工作一线,因此范老师每天都要第一时间接收并消化大量与学生相关的防疫信息,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把信息分流并及时准确地送达。“凡事有交代,事事有回音”就是范老师真实的工作写照。END监制:王军胜
审核:王琳玮
责编:赵芳芳
来源:医学院
校对:彭凯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