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

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商报_商报特点 > 商报品牌 > 专访香港商报刊发陈坤耀教授眼中的香港二十

专访香港商报刊发陈坤耀教授眼中的香港二十

发布时间:2021-9-3 13:14:30   点击数: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3849783340550028&wfr=spider&for=pc

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香港商报以“20载守望相助,香港屹立不倒,陈坤耀谈香港的变与不变”为题专访了我院院长陈坤耀教授。

我院院长接受采访

院长在访谈中表示,过去20年,优越的经济制度与强大的金融业务使得香港能在世界经济发展体系中屹立不倒;谈到香港与内地(尤其是深圳)在经贸关系方面的发展将更加紧密时,院长认为“前海是中央给深港的大礼”,的成立则能前海的品牌推广出一条路;在记者朱辉豪问及粤港澳大湾区“9+2”发展规划的机遇与挑战时,院长回答,“大湾区其实是相辅相成的。香港和内地互相需要、资源和优势互补,内地也可以从香港得益,包括香港的人才、香港的制度、香港营商的经验,尤其是金融业务的经验,以及整个现代服务业等对大湾区都有很多帮助。”

以下为报道全文:

香港商报整版报道版面

20载守望相助香港屹立不倒

陈坤耀谈香港的变与不变

前海创新研究院院长、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董事局主席陈坤耀,在学界和商界等多个领域都享有很高声誉。他曾担任香港岭南大学校长,也曾于多间世界著名大学讲学教书,说他“桃李满天下”一点也不为过。陈坤耀于经济领域建树颇多,他是香港太平绅士,先后被港英政府授予大英帝国勋章、被香港特区政府授予金紫荆星章。

日前,陈坤耀就回归祖国20年以来,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变与不变、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的进展,以及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香港将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接受了香港商报专访。

东方之珠依然璀璨夺目

弹指一挥间,香港回归祖国已历20个年头。在过去20年里,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经济格局亦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香港自身也在不断调整和适应之中。一路走来,香港经历了不少困难和考验:从特区政府诞生之初即遭遇到的亚洲金融风暴,到千禧之年的科网股爆破;从年遭遇“沙士”袭击到年全球金融海啸,再到近几年的政治纷争……都给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过不少冲击。但总体而言,虽然在过去20年里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但香港始终能够沉着应对、砥砺前行,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与国际竞争力得以保持。

新经济下香港发展有点吃力

谈及香港回归以来的变与不变,陈坤耀表示,过去20年,全世界在新经济助推下变得很快,香港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数码科技与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对社会民生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坦言,香港过去20年,对新经济带来的变化似乎适应得并不好,原因在于香港很久之前开始实行不干预政策,政府在科技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足,基础性研究基本上在大学进行,不能使得每个项目活化和商业化。“在新经济下,香港发展有点吃力,香港的科技基础和生态环境无法支撑过去20年数码经济带来的快速转变。”他说。

制度优势令香港屹立不倒

“但在过去20年,香港不变的是其国际竞争力得以维持,其经济制度没有发生变化,实行的仍是完全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尤其在金融方面的优势得以保持。这些,都是过去香港经济得以维持一定增长的原因。”陈坤耀说,这20年里,香港不变的始终是其优越的经济制度,也包括香港的法治、行政管理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这些不变的优势使香港成为吸引全世界人才汇集的地方。目前,香港仍然是外界公认的全球宜居、宜商的地方。

正如陈坤耀所言,回归20年来,香港虽然经历诸多不平常,但由于香港经济制度和金融业务的基础强大,在新经济冲击下,香港仍能在世界经济发展体系中屹立不倒,而且香港金融系统抗御风险的能力在不断增强,营商环境和竞争力也一直备受国际推崇。最近,香港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连续第二年获评选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此外,香港已连续23年获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而经济自由度则获加拿大菲沙研究所评为世界第一。

香港与内地合作日益紧密

随着香港回归祖国,香港与内地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两地在经贸、金融、基建、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比如内地与香港在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后的补充与优化协议,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的经贸合作;同年推出的内地居民赴港「自由行」计划,为香港的旅游、酒店和零售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源头活水。

陈坤耀认为,回归祖国20年,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与内地合作更加紧密。其中,最重要的是香港和深圳之间的合作。他提到,过去20年,深圳的快速发展给了香港很好的机会,两地产生了很好的化学反应。但比较遗憾的是,在科研创新方面,深港两地的优势发挥得并不好,香港和深圳、和全国在商业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可以更进一步。

“在早期,香港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帮助很大,包括在内地争取外汇方面,香港提供了很好的贸易窗口,为创汇提供帮助。在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波中,香港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陈坤耀说,内地对香港经济的帮助其实也不少,过去20年,特区政府刚刚诞生之时,香港就遭遇到亚洲金融风暴,中国政府积极帮助香港应对金融危机。此外,受年“沙士”冲击,香港经济尤其是贸易和旅游等方面得到内地有力支持,当时中央政府采取一连串政策,包括采取“自由行”政策、建立CEPA机制等,帮助香港经济平稳过关。

内地成香港经济“稳压器”

陈坤耀指,内地对香港经济的影响最主要是在世界金融风暴产生后,由于内地实行外汇管制,不容许资本自由流动,因此内地股市和汇市没有受到严重冲击,这使得香港受惠不少。他解释称,由于香港属于小型开放型经济体,很容易受到全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全球金融海啸对中国冲击较小,而香港则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所以,内地能在香港动荡的时候提供很多帮助,而且有能力对香港经济起到稳定的作用。“随着中国迅速崛起,香港也更受内地经济景气循环的影响。如果香港经济受到影响,内地会及时给予香港新的政策,帮助香港平稳度险,特别是金融风暴之后,中国经济对香港的稳定作用比较显著。另外,在一系列预料不到的因素影响下,香港经济能够维持平稳增长,也证明了香港经济基础是相当好。”他说。

重新审视「积极不干预」政策

陈坤耀在经济领域建树颇多,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亚洲经济发展上。陈坤耀曾担任香港立法局议员、香港行政局成员、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主席、太平洋经济合作香港委员会主席等职。香港回归之前,他对香港政府的“积极不干预”政策一直都持有批评,认为港英政府其实误解了香港前财政司夏鼎基于年提出的术语。他解释称,“积极不干预”被解释为尽力不干预,即在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里“积极地不干预”,而实际上原本的积极不干预并非积极地不干预,而是“积极性的干预”,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不干预是因结果有积极性,但如果不干预产生了不良效果,政府就应该去干预。

陈坤耀本人比较支持政府有能力去影响经济,或者需要在某种情况下出台相关政策去影响市场,即政府在其中应扮演更积极的角色,甚至在财政政策方面要积极一点,不一定要做到财政年年平衡、年年有盈余。

港创科产业落后亟待改观

“过去20年,特区政府成立后,历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曾荫权、梁振英等,都希望组建一个有为的政府,政府可以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因为完全自由放任的经济未必是最好的,经济靠市场的力量无论如何不会完美。由于有很多不完全竞争的因素存在,‘积极性的不干预’这个思想在过去20年比较受政府接受,政府应该重新检视原来的积极地不干预政策。”陈坤耀说。

陈坤耀认为,香港创新及科技产业的落后与香港政府一向奉行的积极不干预市场政策有很大关系。他提到,香港政府未来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制订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政策。

前海是中央给深港的“大礼”

一直以来,陈坤耀对内地经济的发展都较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choushangbao.com/sbpp/1454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