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笔会副刊发表作者钦文散文《大瓶矿泉水》
★文学报世纪风副刊发表作者但及散文《斑鸠在张堰鸣唱》
★检察日报市井副刊发表作者陈焰散文《盆栽》
★人民铁道报汽笛副刊发表作者李泳散文《铿锵流韵》
★中国文化报美文副刊发表作者韩小蕙散文《桐庐三题》
★河南日报农村版豫风副刊发表作者李毅散文《故乡的路》
★洛阳日报洛浦副刊发表作者王星超散文《故园南瓜情》
★今晚报今晚副刊发表作者刘世芬散文《偶然的故乡》
刘世芬/偶然的故乡(散文)
赫尔曼·黑塞说过:“这世间有一种使我们一再惊奇而且使我们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在最遥远、最陌生的地方发现一个故乡,并对那些似乎极隐秘和最难接近的东西产生热爱。”
我想把这段话送给此时飞机上的邻座,一位中年男子。他操着一口带卷舌音的江南普通话,问我此行的目的,我答“回家”,他说“我也是”。“怎么会……您也回家?”——这个航班可是从杭州到石家庄呢。他不疾不徐地掏出名片:石家庄某商贸公司总经理。他讲到40年前的那次偶然。他本是浙江丽水人,那里地少人多,山地薄田不能养活地面的人们,青年人纷纷外出谋生。当他随着闹哄哄的人流涌到火车站,他根本不知自己的目的地。因一票难求,售票员不耐烦地催促,他情急中说出一句话:哪儿有票就去哪儿!售票员一通敲打,递给他一张票,上面的“到站”——石家庄。
念着这个陌生地名,被一列绿皮火车载着,“咣当”了两天两夜终于来到一座“城市”。离开了丽水的青山绿水稻田,石家庄这座当时光秃秃的城市以无比包容的胸怀接纳了他。40年过去了,他从一个丽水农民,成为拥有数亿资产的企业家。这期间,只有春节假期回丽水。
石家庄成为其事业生活的大本营:“虽未生在石家庄,但肯定会在石家庄老去。石家庄的街道方言我并不比你懂得少,我的社会关系网都结在了石家庄,我还在石家庄的浙江商会任职,可以说,石家庄给了我完整的人生,我在那里获得了完整的幸福感……你说,这还不是回家吗?”
我哑然。想想我自己,不也没有出生在石家庄吗?
这个世界上,许多人更像一粒蒲公英的种子,不知会被风吹向何方。一个人的家乡绝不止一个。毛姆本是英国人,却出生在法国巴黎的英国驻法使馆,父母双双离世后,他回到英国;而成年后的作家毛姆则一直住在法国地中海沿岸的里维埃拉,直到辞世。不仅毛姆本人一生“漂泊”,他笔下的许多文学人物也像一粒蒲公英的种子,《月亮与六便士》中的阿伯拉罕是个犹太人,眼看有了圣托马斯医学院辉煌的大好前程,谁知上任前的一次旅行,让他永远留在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他把那里当成自己身和心的故乡。
还有大文豪维克多·雨果。他的父亲勃鲁都斯·雨果是拿破仑麾下的一位军人,这个年轻的上尉被派从吕内维尔前往贝藏松驻防。他带着夫人随意在“山上走走”,就在孚日山脉最高的道农巅峰,在云山雾海的最深处,维克多·雨果被年轻的父亲不可遏制的激情偶然“种”在法国这座最美丽城市的山巅。十个月后,小雨果降生在一所十七世纪的古老房屋中……于是贝藏松就成为大文豪雨果的故乡。至今,贝藏松依然在雨果的诞生日举办盛大纪念活动。雨果童年时,父母不和。母亲是布列塔尼人,经常带他回布列塔尼。布列塔尼于雨果而言,又有了童年故乡的意味。而巴黎可谓是雨果后来的大根据地。于是,雨果的“故乡”至少就有三个:贝藏松、布列塔尼和巴黎。雨果若“思乡”,他会“思”哪儿呢?
里尔克说,一个人只有在第二故乡才能检视自己灵魂的强度和生命力。在这个地球上,能使人产生故乡感觉的,不只是那方渗透着血脉的泥土,还有一片能与你心灵相通的天空。
★周口晚报百姓写手发表作者豆国庆散文《“红楼”羁绊》
★牡丹晚报悦读汇发表作者卡娃散文《人生要和一个甜的人在一起》
★深圳商报万象副刊发表作者李丹崖散文《朋友圈适度》
★新安晚报城事副刊发表作者王碧君散文《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亳州晚报涡河副刊发表作者钞金萍散文《印象张店》
★牛城晚报牛尾河副刊发表作者王宪臣散文《母亲的西瓜皮酱》
★泉州晚报五味斋副刊发表作者张凌云散文《夏雨听禅》
★鹤壁日报河之洲副刊发表作者行参菩提(和璧)散文《好运猫》
行参菩提/好运猫(散文)
去白俄罗斯留学发现这里养小狗小猫的很多。但我并没有养宠物的打算。
一天,去同学家拿资料,一开门,冲过来迎接我的是一条小狗和一只小猫,特别是那猫。我坐在沙发上,它乖乖地端坐在我的旁边,亮晶晶的眼睛盯着我,似乎想和我对话。之前,我曾了解过全球各地名猫及其习性,也生过养只猫的激情。可是,每当我接近猫时,它们总是冷冷地离我而去,那距离好似鸿沟。我很清楚,这只英短蓝猫是流行宠物猫。它体形圆胖,毛短而密,头大脸圆,温柔平静,对人友善,极易饲养。其历史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的家猫,是猫家族中的典范。
我随口说了句:好可爱的英短。
同学马上说:送给你吧。
我说:我怎能夺人之爱?
同学说:自从养了这只猫,我就开始流泪。它没有给我带来欢乐,而是一直让我哭。
我领走了这只猫,连同餐盒、厕所、猫爬架、玩具,还有一袋猫粮,同学没有收我一分钱。我知道,她是花了大价钱买的。
这只猫开始和我一起生活。它有俩爱好,一是睡觉,二是洗澡。从不大声叫,很善解人意。每当我放学回家,它就在门口等我。我叫它“tutti”,意大利语是合奏、齐唱、全部的意思。我弹琴时,它在旁边看。半年后,它成为我的全部。
突然一天,它不见了。我不仅向老师请假,还求老师在网上发布寻猫信息。我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遍地寻找,大街小巷,角角落落,满世界张贴“寻猫启事”,还在网上搜索寻猫攻略,在朋友圈发信息跪求帮忙寻找。
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睡:“tutti”在哪里?它那么喜欢睡觉,离开了家,有睡觉的地方吗?听到“沙沙”的声音,隐约看到“tutti”轻轻走到床上卧在我身旁。我喜极而泣,准备抱“tutti”时又不见了它。醒来才知道是在做梦,只有泪水是真的。“沙沙”之声是窗外在下雨。我更担心“tutti”:它是否挨了淋湿了皮毛?是否挨饿受冻,无处可避?不行,我要去找它!我拿起伞和手电筒冲进了深夜的雨中。
清晨,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住处,第一次感到在异国他乡的无助和无奈。我哭着告诉了家中的老爸。老爸说:狗记千,猫记万,它会记着家的,只是出去玩两天,很快就会回家的。当时,我认为爸爸是在安慰我。第四天,当我回到家时,“tutti”站在门口,看见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像是打招呼又像是表示歉意。我扔下拿着的东西,冲过去把它抱在怀里,泪水夺眶而出。
我哽咽着数落它,“tutti”竟然用一只爪子摸着我的手,淌出了泪,我第一次看到猫也会流泪。和“tutti”亲昵了好一阵子,我突然意识到,这只猫仅仅离开我三天,我就如此思念,我的同学已经半年不见它了,会不会也想它?
第二天,我带着“tutti”专程去了趟同学家。同学不知道猫咪有了名字,“tutti”也好像对它的前主人很冷淡,对它曾经熟悉的环境和人物不感兴趣,一直围着我。
我发现同学家的狗也不见了。同学说,猫咪送给我之后,她依然流泪。医院做了过敏原测试,确定是对动物过敏。但不是猫是狗,狗才是让她流泪的始作俑者。她错怪了猫。所以,她把宠物狗也送人了。
我该不该把猫还给同学呢?既然猫对同学没有不利,她又非常喜欢宠物,我不能占着不放手。可是,“tutti”已经成为我的全部,我不敢想象失去“tutti”我会如何。
最终,我忍着心痛对同学说:把猫咪留下吧,它会让你高兴的。
同学拒绝了:不必,这只猫与我无缘。开始养狗和猫时,狗很会亲近人,而猫相对冷静得多。我们也就更加喜欢狗,冷淡了猫。特别是我流泪后,以为是猫造成的,越发远离了猫,甚至开始讨厌它,常常呵斥它。这只猫不愧是世界名猫,它知道我们不喜欢它,所以,你第一次来我们家时,它对你那么亲近,就是想让你带它走。所以,你不用把它留下,它也不可能与我们产生感情。在我们家,它不会快乐幸福。相反,你们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你还是把它领走吧,它会给你带来好运,带来快乐。
我又一次泪流满面。
在寻找猫的过程中,我对明斯克的很多地方熟悉了,认识了许多邻居,得到了许多白俄罗斯人的热心帮助,交流提升了我的俄语口语能力。这大概是“tutti”为了丰富我的人生经历,有意给我创造的机会吧。
★辽沈晚报迟桂花副刊发表作者陆小鹿散文《夏日懒人菜》
★淮河早报舜耕园发表作者童喜散文《老屋后面的树》
★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发表作者唐云富散文《塞罕坝刮来的风》
★重庆科技报巴渝文学发表作者谭岷江散文《“失踪”的通知书》
★长春日报书香副刊发表作者杨昕然散文《另一种岁月风云》
★瑞安日报玉海楼副刊发表作者林新荣散文《陶山千年不一般》
★信阳晚报百花园副刊发表作者袁东晖散文《同根三异树》
★重庆日报农村版副刊发表作者何龙飞散文《心静自然凉》
何龙飞/心静自然凉(散文)
儿时的我们最怕热了,一到夏天,就焦躁不安、容易生气,结果是感到越来越热,怎么也爽不起来。
“哎,心静自然凉哦,幺儿们!”父亲见状,赶紧支招。
这可能吗?我们疑虑重重。
不信吗?!父亲说,来,我做给你们看看。父亲随即深呼吸几下,调整好心态,仿佛进入“心静”状态。看嘛,他眼神淡定,皮肤松弛,手脚自然下垂、站立;听嘛,呼吸平和、心跳匀称,透着一种缓慢的宁静。看起来,父亲完全不像我们那样燥热、心烦,应该是真的没那么热了。
嘿,这招数这么灵验呀?!于是,父亲作为“老师”,我们当起了“学生”,我们跟着他的示范动作,开始用心去体验。
原来,心静下来后,果真世界就不像先前那样热了,多么神奇的事啊!
目睹我们惬意的笑容后,父亲也感到满意:幺儿们,真是孺子可教也!
当然,父亲是个懂得辩证法的人,不单带头实践“心静自然凉”,还告诉我们:凡事都有个度,在烈日下暴晒,心静自然凉作用就不明显了,但是照此做了,起码没那么烦躁。
于是,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我们把心静自然凉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瞧,盛夏里,我们心平气和,在室内再没有那么焦躁不安了,坐在板凳上、躺在凉椅或凉席上,就会倍感舒畅、凉快;夏日里读书,因了内心的平静,看书的效率更高了、效果更好了;因为心静,作文也写得又快又好,赢得不少赞许;夏夜虽然闷热,由于心静,也能睡个好觉,梦也格外香甜……
就这样,心静自然凉被父亲诠释得恰到好处,被我们体验得心服口服。看着满心欢喜的父亲,父亲趁此机会更进一步:幺儿们,不光在夏天可以体验心静自然凉,其实,在春、秋、冬,也是一样的啊!一个人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麻烦或者矛盾,只要做到心静,就会化解不良情绪,全神贯注于解决问题本身,才能够开创崭新的局面,才会迎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体验,不信,试试!
因为有过盛夏的体验,我们对父亲的这一番话接受得很快,心静了,心态平和了,既积极,又稳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试着以此招去修身养性,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经受考验、成长进步,乃至后来的成家立业等方面,皆顺理成章、可圈可点。我们打心眼里感激父亲,以及他一直推崇的“心静自然凉”。
而今,空调给我们带来的降温体验,早超过了当年的扇子、凉椅、凉席,但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形式的“盛夏”和“酷暑”,科技可以应付小环境气温问题,但改变不了我们内心的“气场”,在我们看来,“心静自然凉”与时俱进,永不过时。
★厦门日报城市副刊发表作者梁立华散文《妈妈的一双手》
★广州日报每日闲情发表作者冯骥才散文《白发》
★北海晚报红树林副刊发表作者梦千蝶散文《“巧手”胖哥》
★安庆日报副刊发表作者宛皖散文《汉字的水墨意趣》
★漯河晚报读书副刊发表作者郑颖勇散文《逛书店》
★深圳特区报前海副刊发表作者魏振强散文《在紫蓬山想象一场大雪》
★淮南日报五彩池副刊发表作者黄锐散文《格桑花开》
★安庆晚报月光城发表作者欧阳冰云散文《麻辣烫》
欧阳冰云/麻辣烫(散文)
女儿到天津上学,已经两年了,一直没有时间去看她。她第一年去天津上学,我正好生二宝,这一耽搁就是两年,时间过得真快,我心里满是牵挂和愧疚。
前不久,去北京出差,顺道去天津看女儿。小半年没见,感觉女儿长大了,变成一个独立、有主见的大姑娘了。我刚走出天津站,女儿已经在出站口守候了。她为我备了防晒伞、矿泉水,主动帮我拉行李,像一只小鸟一样,围绕着我叽叽喳喳的,问我累不累,问我晚上想吃什么。出了地铁站,女儿指着地铁站上的标牌,骄傲地对我说,这一站站名是大学城站,出站口有她学校的名字。
到了大街上,我以为女儿会叫出租车,没想到她拿出手机扫了路边的“小电驴”,她骑车带我。街上人来人往,我很不放心,女儿安慰我说,没事,她出门都是自己骑车,共享单车或电驴,省钱省事。
宾馆在她的学校附近,我怕影响她第二天考试,叫她晚上回宿舍,她有些难过,半天不吱声,低着头小声说,一直盼着妈妈来,好想跟妈妈一起睡一晚。我没吱声,假装去上厕所,眼泪却忍不住往外流。
晚上她带我去滨江道吃烤肉,对我照顾有加,给我加水、夹菜、舀汤,很细心。我说我还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烤肉,女儿说等她拿工资了,要经常带我去吃,说得我心里美滋滋的。
滨江道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女儿一直拉着我的手,给我买化妆品,买小吃。她说是用自己打工挣的钱给我买的。我一直反对她打工,怕影响她的学习,女儿说没事,每周也就一天时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也不是坏事。我跟着她到处看,就像一个听话的孩子。女儿说带我到五大道玩,我想散步,她怕我累,坚持叫了黄包车。刚开始车夫说要一人二十,女儿还价,车夫说那一人十元。上了车,女儿小声跟我说,看看,这就是天津人,很豁达,不计较。她说天津是一个大俗大雅的城市,不怎么排外,比较包容。看来她能适应大城市的生活,我之前的担心是多余的。
五大道聚集了许多外国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名人故居一家连着一家。我们站在外面观望了梁启超饮冰室、溥仪故居、曹禹故居,因为过了参观时间,只能站在街边观望。每到一处,女儿都详细地给我讲解。最让我惊讶的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瓷房子,轻轻触摸墙上的瓷片,感觉时光在指尖静静地流淌,惊叹设计者独具匠心,别出心裁,将中国古典艺术元素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完美结合,给人们留下了这座价值连城的瑰宝,使之成为中国的古瓷博物馆。
女儿带我去参观张爱玲故居,这栋位于赤峰道83号的古建筑,现在已经换了新主人,是一家“潮”店了,我有一点失落。“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庆王府是一定要去看的,里面灯火辉煌,一样再难寻旧主人,进进出出的都是一些时尚达人,里面是精品别墅酒店,有一家上档次的西餐厅,西洋乐曲从欧式的窗台倾泻出来,让人浮想联翩。
我们坐在民园体育场的台阶上,欣赏周围的欧式建筑,看人们在广场上翩翩起舞,聆听音乐,让自己融入夜色中,任时光静静地流淌。
女儿知道我第二天上午要去北京,有些依依不舍。不停地与我说话。女儿说她刚来天津的时候,看到别的同学都是爸爸妈妈送来,心里好羡慕。那时候,我刚生下二宝,在家里坐月子,叮嘱她爸爸照顾好她,谁知她父女俩在一起老拌嘴。女儿说跟爸爸生气的时候,特别想妈妈在身边。爸爸不能进女生宿舍,她只能老鼠搬粽子,把行李、被子等一点点搬到三楼去。她说擦床板的时候,想到妈妈在家的叮咛,一边擦一边掉眼泪,又怕其他同学看见,只好悄悄擦掉,在心里反复告诫自己要坚强。见我没吱声,她用胳膊碰碰我,我脸上都是泪水,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我感觉女儿也哭了,忙转过身,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后背,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就像她小时候一样……
我们约定好,她早起回学校考试,我去参观她的校园,然后坐动车去北京,她在天津等我一起回家。
我们买的是同一趟回家的票,我在北京站上车,她在天津南站上车。第二天,我一上车就打电话给她,她说已经进站了,我的心才定下来。半个小时过去了,已经过了发车时间,动车还没动静,车厢里开始骚动起来。这时广播室传来消息,天津南站发生火情,导致列车晚点。我的心一下子又提到了嗓子眼,赶紧跑去问列车长,天津南站到底什么情况?有没有危险?一边不停地给女儿发信息。十几分钟后,女儿回信息说,是高铁桥起火,天津南站停止运行了,车站正在疏散旅客,看样子她今天回不去了。她正在排队退票。我心急如焚,恨不得借一对翅膀飞到女儿身边。由于起火,导致信号不畅通,我的手机没有信号,只能找座机打电话,让女儿赶紧查天津站有没有火车到合肥,没有的话就查查有没有航班。她那边同样信号不畅通,只能先回学校,到了学校她告诉我,算了,还是住一晚,明天再回,飞机票太贵,不划算。我望着窗外,想到学校已经放假了,宿舍的室友都离校了,女儿一个人回去冷清清的,眼泪忍不住又流了出来。
两个小时后,列车终于启动了。信号终于畅通了。女儿给我发来图片,说买了妈妈喜欢吃的麻辣烫,准备上车给妈妈一个惊喜,没想到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