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

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商报_商报特点 > 商报理念 > 定了2017年深圳GDP达22438

定了2017年深圳GDP达22438

发布时间:2018-10-25 20:10:29   点击数:
2月1日,深圳市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初步核算并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深圳全年生产总值.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8%,GDP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全市经济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发展。同日,随着年大鹏新区党工委工作会议召开,深圳十区(新区)政府(管委会)年工作报告已全部出炉。根据各区工作报告和相关信息披露的数据,各区年预计GDP数值相加得到的总值为.61亿元(南山亿+福田亿+龙岗亿+宝安亿+罗湖亿+龙华亿+光明.12亿元+盐田.49亿元+坪山亿+大鹏亿=.61亿)。可能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两个数据不一样?到底以哪个为准?这里“深圳梦”给大家科普一个知识点:深圳市统计局的数据一是将RD支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纳入了GDP,二是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GDP计入了深圳。RD即研发支出计入GDP,是国民经济核算新的国际标准《国民账户体系》(年SNA)的一项重大核算方法调整。(这一标准由联合国等五大国际组织颁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各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已实施了年SNA。研发支出核算方法,将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发支出不再作为中间消耗,而是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年7月,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正式根据新的国际标准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深圳是国内唯一一个试点城市。试算结果显示,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后,年深圳市可计入GDP核算的RD(研发支出)为.80亿元,占全市RD经费支出的比重为68.11%。年7月,国家统计局印发《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实施新核算体系。因此,年底广东统计局修订GDP数据之后,年深圳GDP为.58亿,首次超过了广州。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亿元,占GDP比重4.13%,这一数据仅次于云集了很多部属高校和全国性研究机构的北京。(数据显示,北京这一比重为5.95%,上海约为3.6%,广州2.5%,武汉与杭州都是3%,天津2.96%,重庆1.42%,全国约为2.1%。)在深圳梦近日发表的热门文章《深圳拿下17所+1所+6所香港高校!科研经费支持名单曝光》中,可以看到深圳与全国顶级高校合作的研究院也正在发力。据中国科技部数据,年国内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为2.15%,超过欧盟15国2.1%的平均水平。年,全社会RD支出预计达到1.76万亿元,比年增长70.9%。一个城市的研发支出主要有两个主体,一个是科研机构,一个是完全市场化的企业。研发经费多,不代表计入GDP的部分就多。一些大区中心城市,如武汉、西安、南京、成都、沈阳等,高校云集,科研经费投入大,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城市研发经费的资本化率就一定高。相反,深圳虽然科教实力不如一些大区中心,但市场化程度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比较高。此外,统计数据难度大。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先生在1月31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主办的“问势”马洪基金会理事报告会现场,回答观众关于“有部分省份和地区爆出GDP数据造假、挤水分”问题的提问时指出,现在统计最难的是服务业,“因为大量新经济没有。新经济没有统计,电商没有统计,谁统计电商,统计不了”,所以越转型的地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越低。“没有表,大量是漏项,漏的最多是房屋租赁。”唐杰以深圳为例称,服务业房屋租赁这一项在深圳漏掉大约多亿。深圳有4亿平方米的建筑,有2亿平方米是违章建筑,它是实实在在的出租的,这些是没有统计的。唐杰说,在美国房屋租赁占GDP大约6-8%,我们这一项大约漏掉了3-5个点的GDP。还有一个容易把GDP和GNP搞混,比如像天津(爆出的数据挤水分),注册地和所在生产地的差别,深圳也存在,例如深圳是不是把华为的(其他城市)下属公司也纳在统计里面了?说不清楚,因为是华为统一合并报表。越是总部大的企业,这些问题就越凸出,统计数据难度就越大。关于统计数据,著名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指出,地方统计和中央统计其实是两回事,中央统计局从来不依靠地方报的数据,它有自己的多个系统:金融系统、财政系统、外贸系统、企业调查系统、居民收入调查系统等等。明年还要正式公布就业率、失业率,国民经济核算有三个方法计算GDP,这三个方法跟地方政府都关系不大,所以要相信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樊纲强调,“中央政府不会也不能骗自己,中央政府如果骗了自己,后面出来的事都在一个锅里烂着,早晚要负责任的,所以中央政府没有造假的动力,它希望知道真实的情况,它希望看到真实的问题要防着点,它要为通货膨胀、金融风险负责”。所以,关于统计数据这一点,各位同学是不是更清楚(糊涂)了?年深圳GDP全国第三!同比增长8.8%!来源:深圳发布、深圳特区报-02-02年深圳经济运行交出亮丽“答卷”。2月1日,市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初步核算并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深圳全年生产总值.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8%,GDP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全市经济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发展。

深圳人均GDP达2.71万美元

“因RD支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纳入GDP和深汕特别合作区计入深圳,深圳三次产业结构为0.1∶41.3∶58.6。人均GDP达18.31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71万美元。”市统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分产业看,深圳第一产业增加值18.54亿元,增长52.8%;第二产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02亿元,增长8.8%。

图片来源:深圳商报

分行业看,工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9.1%,占GDP比重38.7%;建筑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5.1%,占比2.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5.2%,占比10.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6亿元,增长0.9%,占比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10.5%,占比3.2%;金融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5.7%,占比13.6%;房地产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1.7%,占比8.4%;其他服务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16.2%,占比21.2%。

工业生产助力实体经济

“深圳经济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发展,得益于以工业生产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长足发展。”市统计局负责人介绍,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9.3%,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创年以来新高。从主要经济类型来看,股份制企业增长10.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

前十大工业行业增加值.9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6.3%。其中,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制品业有所下降外,其他八大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前三大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2%、7.5%、6.0%。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更加耀眼夺目,分别为.87亿元、.47亿元,分别增长13.1%、12.7%,分别比上年提升4.6个、2.9个百分点,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8个、3.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71.0%、65.6%。

强者益强,深圳工业百强企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增长10.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工业百强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1.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8.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7.8%。

“三驾马车”持续发力

记者了解到,素有“三驾马车”之称的投资、消费与出口,在去年也持续发力,为全市经济运行带来动力。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增长23.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创年以来新高。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6亿元,增长21.6%,比上年回落10.4个百分点;非房地产开发投资.46亿元,增长25.4%,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45亿元,增长29.2%,比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2.6%,比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89亿元,增长27.5%,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97亿元,增长71.9%,比上年提高5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88亿元,增长23.4%。民间投资额.29亿元,增长22.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1.0%。

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增长9.1%,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创年以来新高。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8亿元,增长9.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1亿元,增长7.3%。全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79亿元,增长10.1%,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进出口增速扭负为正,据海关统计,全市进出口总额.46亿元,增长6.4%,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创年以来新高。其中,出口总额.57亿元,增长5.5%,比上年提高10.0个百分点;进口总额.89亿元,增长7.9%,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新经济带来新动能

“一个新字,给深圳经济带来非凡魅力的同时,更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增动力。”市统计局负责人介绍。

去年我市新增“四上”企业增势良好。全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占规模以上工业家数的14.4%,实现增加值.97亿元,增长.8%;新增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家,实现商品销售额.06亿元,增长28.6%;新增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家,实现商品销售额.16亿元,增长53.3%等。

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全年全市新兴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已剔除行业间交叉重复),增长13.6%,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40.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新业态中家供应链企业共创造增加值.46亿元,增长10.8%,占GDP的0.7%;新增家商业企业共创造增加值.68亿元,增长29.7%,占GDP比重1.1%。

新模式(主要是商业综合体及大个体)创造增加值.05亿元,增长11.5%,占GDP比重2.2%。其中,城市商业综合体增加值94.82亿元,增长17.4%;大个体增加值.23亿元,增长10.2%。

发展质量带来效益提升

记者获悉,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亿元,同口径增长10.1%,其中税收收入.89亿元,增长1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亿元,增长9.1%。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亿元,增长9.4%;利润总额.21亿元,增长13.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73%,比上年提升25.0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8.3亿元,增长21.1%,营业利润.1亿元,增长37.2%。

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31亿元,增长8.2%;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33亿元,增长14.3%。

图1-图8来源: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6区进入亿俱乐部堪比中国百强城市!

来源:南方+-02-02

“稳中向好”“再创新高”……2月1日,随着年大鹏新区党工委工作会议召开,深圳十区(新区)政府(管委会)年工作报告已全部出炉。

根据各区工作报告和相关信息披露的数据,深圳年GDP预计将达.61亿元(南山亿+福田亿+龙岗亿+宝安亿+罗湖亿+龙华亿+光明.12亿元+盐田.49亿元+坪山亿+大鹏亿=.61亿)。

仔细比对各区(新区)政府(管委会)工作报告,你会发现“南山继续独领风骚”“龙岗加速追赶福田”“罗湖龙华差距缩小”等颇有意思的发展格局。

而将十区经济数据放之全国视野,南山区的GDP体量超过了全国经济排名第45位的浙江台州市(亿元),福田区、龙岗区的GDP体量相当于全国经济第56位的惠州市(亿元),宝安区的GDP体量相当于全国经济第64位的包头市(亿元),罗湖区、龙华区的GDP体量接近于全国经济排名第位的河南焦作市(亿元)。

南山GDP一枝独秀,坐稳“广东经济第一区”

从各区公布的数据来看,深圳十区年GDP排名与年排名顺序没有变,但却能够看到一些新的变化。

从GDP数据来看:年,南山继续蝉联冠军,突破了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也突破0亿元,拿下了包括GDP、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等多个关键指标的全市第一。福田经济总量规模再创新高,达到亿元,在全市排名第二。

在深圳,南山区与福田的差距从.56亿元扩大到亿元,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广东,南山区进一步拉大与最大“对手”的差距,从年的41亿元扩大到年的亿元,稳坐“广东经济第一区”宝座。

福田税收笑傲全市,但经济总量面临龙岗追击

从税收来看:年,福田区税收总额.57亿元,位居全市各区第一。南山区税收高速增长30.3%,达亿元,两年接近翻一番,位居十区第二。

值得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
百癣夏塔热片治白癜风效果行不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lahglory.com/sbln/910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