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

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商报_商报特点 > 商报理念 > 媒体聚焦深圳商报特区建发集团深耕河源产

媒体聚焦深圳商报特区建发集团深耕河源产

发布时间:2018-3-19 21:43:51   点击数:

《深圳商报》年1月11日A5版对特区建发集团对口帮扶河源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喝着东江水的深圳人,始终不忘上游的河源。

年,成立刚三年的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作为市属重要国企加入全市对口帮扶事业“大军”时,第一站就是深圳结对帮扶历史最为悠久的河源。彼时,深圳对河源的帮扶,已经从最早年时的单一扶贫开发,进入到全面对口帮扶的新阶段。摆在帮扶者面前的,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深耕,并再创新局?

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无论是作为宏观指导的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还是作为特区建发集团帮扶河源具体“抓手”的深河公司,都给出了一致的主攻方向:努力践行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市场化帮扶,以产业共建为核心,助推河源融入深圳产业“朋友圈”。

深河创智产业园项目

体制创新:

深河公司搭建四大平台

以产业园区开发作为三大主业之一的特区建发集团,对河源的帮扶正是从创新园区建设体制起步。

年7月,特区建发集团占股60%,与河源当地国企合资组建了广东深河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深圳(河源)共建产业园的开发建设主体,负责搭建以完成对口帮扶任务为目标的投融资平台、开发建设平台、运营管理平台和招商引资平台。这种以市场化公司作为平台和实施抓手的制度设计,既有利于按照市场化方式快速推动各项帮扶工作,也提升了具体操作的灵活性和效率。

“在对口帮扶和产业共建工作中,深河公司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河源挂职担任市委常委、副市长、河源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的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总指挥王卫认为,深河公司不像一般的公司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可以更好地兼顾河源发展的近期和远期效益,兼顾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配套,兼顾项目的公益性和收益性,同时可发挥市场化融资作用,创新探索投资及合作开发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

比如,河源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项目由深河公司采取混合所有制形式引入金地集团联合开发,撬动社会投资2亿多元。该基地作为粤东西北第一个综合性孵化基地项目,将打造成为河源高新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重要载体,其标本意义在于,深圳的帮扶不再是资金帮扶的“输血”阶段,也不仅仅停留在引入大企业的“造血”阶段,而且还要为当地孵化出更多“本土”科技企业,让河源插上创新的翅膀加速快跑,对河源完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河金地创谷项目

一园多点:

重大项目配套无忧

年2月,《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发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深河对口帮扶明确了采取“1+N”(一园多点)的方式进行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即在整个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即河源市高新区)范围内,选择已完成土地整备、条件成熟的地块,重点是深圳河源产业城A区、B区,作为两市园区共建范围,确定一批园区基础设施、产业和生活配套方面的重大项目,进行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形成一园多点、以点带面的新格局,构建“深圳总部+河源基地”“深圳研发+河源孵化”“深圳创新+河源产业化”等产业合作新模式。

占地8平方公里的深河产业城(A+B区),是这场深河产业共建的“引爆点”。该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亿元,引进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机械模具、太阳能光伏、水产业等。作为河源“一号工程”引进的中兴通讯(河源)生产研发培训基地,就落户在深河产业城的A区。

深河公司总经理丁艺斌介绍,围绕中兴项目的落地,深河公司积极引进和推进明珠污水处理厂、深河创智产业园、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深河产业城A区综合配套服务中心、热网输送管道工程、医院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大力提升共建园区及其周边的基础配套和生产生活环境,助推重大产业项目及中兴通讯基地上下游企业在河源落地投产,为产业提供了必需的配套保障。

深河产业城A区综合配套服务中心项目

合作共赢:

产业共建互惠互利

在丁艺斌看来,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所强调的产业共建,对帮扶双方都是有挑战性的任务。深圳需要在帮扶体制机制的创新和产业项目的构建上动更多脑筋,而河源同样需要增强主体意识,主动“动”起来。

王卫同样强调要调动帮扶地区脱贫奔康的内在动力,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一年前到任深河指挥部后,他把产业共建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以发力。

借助对口帮扶的平台,深圳成为激活河源产业“造血”机能的最大能量。目前在河源产业园区,从深圳转移过来的企业和项目超过了一半,其中就包括中兴通讯河源基地、深河模具城、巴伐利亚庄园、酷派·弘稼等各行业产业链龙头项目。在深圳产业“朋友圈”里,河源正崛起成为强劲的“新势力”。

“产业共建不是一种竞争关系,不是从深圳挖企业过去,而是将深圳不可承受的土地空间压力与河源的优势相结合,推动双方都得到发展。”王卫强调,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原则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合作和共赢,是帮扶工作的重点,也必将是深圳、河源两地产业共建未来的发展方向。

河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黎意勇也指出,只有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产业共建,才能深入持久,并取得实效。事实也证明,深圳企业在转移到河源后大都获得了新的更大的发展。

对于未来如何深化深河产业共建合作,黎意勇向深圳商报记者表示,深圳和河源可以延伸区域新兴产业链条,打造大产业“趋同”、小行业“错位”、以“链”为架、以“群”为肌的广域产业集群,实现深河新兴产业同圈化、差异化、互补化发展。以新兴产业为对接合作点,促进高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医药与生命健康、新能源与新材料、绿色食品饮料等新兴产业的深圳溢出和河源承接,实现共建共赢发展。

图为河源市区航拍图

“多位一体”:

联合招商开创新局

除了河源市高新区,河源的8个省级产业园区中,有7个与深圳市及各对口帮扶区结对合作共建。通过产业共建和深圳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扶持,河源的产业园区竞争力大幅提升,已成为河源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加速了市县区城镇化进程。

一年来,深河产业共建打开了新局面。数据统计显示,年1-11月,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产业共建园区累计完成产业项目转移81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已落地建设的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33个,其中超10亿元的项目有3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此外,还新引进了5家科研机构和7家高新技术企业。

产业导入背后的主要推手,是由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河源市商务局、经信局、深河公司和各县区帮扶指挥部、招商部门共同组成的“多位一体”联合招商平台。年以来,联合招商平台共主导和协助河源引进项目53个,计划总投资约亿元。

年12月22日,联合招商平台在深圳举行了针对电子信息、生态旅游和军民融合产业三大板块的主题招商推介会。定位精准的推介会吸引了不少深圳、广州、香港等地的行业企业到场。

三天之后,王卫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在谈起推介会的成果时欣慰地说了一个细节:“直到今天,我的手机仍不断地接收到河源方面的信息,说又有哪个哪个企业有兴趣去河源投资兴业。”从深圳到河源的帮扶岗位上工作即将满一年,这位总指挥说:“有着诸多积极因素,大家深感河源的未来可期。”

稿件来源:年1月11日《深圳商报》A5版

记者张惠屏陈晓薇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医院可彻底治愈白癜风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lahglory.com/sbln/811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