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联合编制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29)”发布。全球十大金融中心排名相对稳定,伦敦、纽约、上海再次排名前三,香港、北京和深圳均上升1位,分别为第四、第六与第八名。金融科技指标评分显示,中美两国金融科技优势突出。
该指数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声誉及综合等方面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进行了评价和排名。本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共有个金融中心进入榜单,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上海、香港、新加坡、北京、东京、深圳、法兰克福、苏黎世。
本期全球十大金融中心排名相对稳定,伦敦、纽约、上海再度稳居前三,东京下降3位,香港、新加坡、北京和深圳各上升1位,法兰克福取代旧金山进入排名前十。受疫情及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伦敦评分下降23分,为十大金融中心评分下降最多的城市。值得注意的是,与上期相比,本期排名第二至五的金融中心评分差距均缩小至1分,全球顶级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已达到空前激烈程度。
亚太金融中心两级分化现象初显。本期亚太地区金融中心整体评分较上期上升2.9分,整体表现优异,全球十大金融中心有6个来自亚太地区。同时,亚太地区金融中心两级分化现象开始出现,排名上升的金融中心达到14个,排名下降的金融中心也达到14个。此外,排名靠前的亚太金融中心与排名靠后的亚太金融中心数量也相当,这表明亚太地区金融中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已经出现分化。
欧美金融中心波动幅度进一步减少,本期西欧地区金融中心评分整体下降0.63分,北美地区金融中心评分整体下降0.18分,降幅远小于前几期。欧美金融中心评分波动幅度的减小,反映出这两个区域的金融中心表现已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中美两国金融科技优势突出。本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对全球个金融中心的金融科技进行评分和排名,排名前15的金融中心有9个来自中、美两国,这反映出两国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得到国际金融界的普遍认可。其中,第一名为纽约,上海、北京、深圳位居二三四名,伦敦排在第五。此外,与综合排名相比,广州、成都、青岛等城市在金融科技排名中高出十多位。
中国内地金融中心马太效应明显。本期共有12个中国内地金融中心城市上榜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其中,北京、上海、深圳进入全球前十,广州位列全球第22,成都和青岛排名上升较快,分别位列全球35和42。天津、大连、西安、南京和武汉等城市排名则在名以后,这反映出国际金融从业人员对这些城市的发展情况不太了解,没有给出较高的主观评分,影响了整体评分和排名,未来还需要加强对金融中心发展的国际推广工作。
商报君精选等你来pick→
开首店最高重奖万!深圳抢占线下零售“顶流”
这个规划中的商城,也许会让深圳人忘记海南的免税店…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詹钰叶
编辑黎莉责编侯丽华
校审喻方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