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

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商报_商报特点 > 商报理念 > 江小妹观察middot智慧城市三

江小妹观察middot智慧城市三

发布时间:2021-2-24 20:22:57   点击数:

编者按

两年前,深圳定下六个目标。

到年,实现“六个一”发展目标,即“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一图全面感知”:建成全面感知城市安全、交通、环境、网络空间的感知网络体系,更好地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社会运行态势。

“一号走遍深圳”:建成电子公共服务体系,个人通过身份证号+生物识别、企业通过社会信用代码+数字证书可办理各类公共服务事项。

“一键可知全局”:建成基于大数据、信息共享和人工智能的决策辅助体系,操作鼠标即可获取所需的来自全市各部门、各系统的所有数据,以及各类定制化决策支撑报告。

“一体运行联动”:在公共安全、城市运行管理的各领域通过信息化手段建成反应快速、预测预判、综合协调的一体化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实现市区联动、部门联动、军地联动。

“一站创新创业”:通过数据开放平台和大数据交易平台,释放数据红利,打造成基于开源数据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升数字化产业经济活力。

“一屏智享生活”:融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的与市民生活相关的各类服务,建设一体化市民服务平台,市民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可方便快捷获得高品质生活服务。

有业内专家表示,深圳“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创新,也包括社会治理的创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圳有哪些具体的经验做法,对重庆及两江新区将起到什么借鉴作用,请您继续往下看。

雄厚的智慧城市建设基础

早在年,深圳就已经率先全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深圳市政府一直注重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为智慧城市建设指明方向,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朝向体系化发展。

年,深圳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同时组建由各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新型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

年,《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出炉。依据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深圳实施高速宽带网络工程、全面感知体系工程、城市大数据工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工程、智慧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智慧公共安全体系工程、智慧城市治理优化工程、智慧产业发展工程、网络安全保障工程、标准规范保障工程等十大工程,重点推进一批解决民生、治理痛点问题的重大项目。

深圳是国家政务信息共享示范市,也是首批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目前基本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汇集29家单位的类信息资源、38亿多条数据,形成约万人口、万法人、79万栋楼、万间房屋的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全市统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接入49家市直机关和全市各区,资源目录共类,信息指标项达个,最高峰日交换数据量达万条。

同时,深圳构建支撑平台,推动大数据应用和数据开放,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宽带中国示范市和国家一流信息港。在-年投入超过20亿元进行光网建设,使光纤入户率达到90%以上。并且,推动视频监控信息的共建共享,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

图片来源:新京报

科企巨头扎堆

深圳是全球IT产业重镇,以华为、腾讯等世界强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巨头集聚在这里。年深圳市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43.07%,已连续14年全国第一。另外,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布的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深圳共有18家企业入围,占全国的近5分之一,其中华为更是连续十年位居榜首。

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总工李展荣在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通报会上举例讲到,从智能交通领域来分析,深圳建设智慧城市最大的优势就是科技企业扎堆。基本上国内的智能交通企业,百分之八十都在深圳,包括北斗在内的致力于导航领域的厂家也都位于深圳。

从事实上来看,深圳市科技企业巨头扎堆,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相比其他城市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一项成功的范例是,以华为技术为支撑的龙岗智慧中心,将助推深圳市龙岗区率先建成国内领先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区。

深圳市各区各政府部门,选择与科技企业巨头进行全面应用合作,将迅速走上一条“化繁为一”的智慧城市建设道路,大大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深圳市经贸信息委副主任胡晓清表示,像华为一样的科技企业巨头愿意与政府部门合作,将深圳作为智慧城市试点,将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研发出的IT产品向全国推广,也能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深圳IT产业的发展,为该产业做出巨大贡献。

不得不提华为。

华为是深植于深圳的企业,与城市竞争格局上,也深圳今天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今天5G技术的进步,华为在世界舞台上带去了深圳的声音与中国的声音。经过多年业务扩张,华为在智能手机、终端路由器、交换机、电脑、芯片上取得长足进步,更是发布了鸿蒙这款极具潜力的操作系统。

智慧城市领域,华为提出一个1+1+N的理念,构建一个城市数字平台,同时综合不同行业的数据和能力,构建所有智慧应用的中枢,这个中枢就是智慧大脑。另外,华为在各个领域做深做透,通过技术创新、前沿算法不断为应用场景赋能。而深圳市与华为的智慧城市建设已深入到了电子政务、医疗、教育、交通等场景,创造了很多行业第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研究兴起人才聚集

除了华为、平安、腾讯、大疆、日海智能等智慧城市领域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维智联、佳都科技、江行智能、云天励飞等都在城市赛道狂飙突进,一批智慧城市研究院也在深圳生根发芽。

比如最为知名的是地理信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郭仁忠教授的研究团队(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集聚着当前城市设计、建筑领域顶尖学术人才。郭仁忠是国内最早进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研究的人士,出版了该领域国内最早的理论专著《空间分析》;90年代后期,他在深圳主持建成我国最早的基于GIS技术的大型分布式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引领全国的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郭仁忠曾说「自己是深圳培养出来的院士,80%以上的成果都是在深圳产生」。在深圳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进程中,郭仁忠可谓留下了堪称「历史」的足迹。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Fellow、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教授刘江川是回国创业的代表,在深圳开创了一篇新的领域。刘江川是香港地区第1位微软学者,是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第1位IEEEFellow,年博士毕业后先后在香港和加拿大任教,年获得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NSERC)授予青年教授的*高奖项E.W.R.Steacie纪念奖,并由时任加拿大总督在国会山和总督府亲自授奖。年6月23日,刘江川获得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称号。

刘江川所创办的江行智能致力于先进边缘计算技术的开发及其在电力、新能源、工业流水线监控、运营商等领域的应用,自成立以来接连获得南方电网、北控水务、中国联通等大客户订单,更是在近期收获了由松禾资本领投,红杉资本、BV百度风投跟投的万元A轮融资。

作为业内的AI芯片企业,鲲云科技创始人兼CEO牛昕宇此前告诉记者,鲲云在年就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在深圳设立公司并成立研究院。我国核心芯片起步较晚,但大湾区政策的推出对于整体大环境和AI生态建设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势必吸引更多AI开发人才实现AI算法落地。

鲲云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陆永青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英国计算机学会(BCS)会士,近年来一直不遗余力地研究定制化计算。可见,从早期追求处理器的功率功效,到定制化计算机的苗头显现,计算架构去适应计算程序的趋势似乎越来越明显。

这样的研究队伍、企业家和科学家日益涌向深圳,但也只是深圳在智慧城市领域崛起的缩影,更大的技术、资本、人才、创意的大幕正在此地徐徐展开。

  深圳市党群服务中心里,党员在智慧党建体验馆点播视频。

推进“数字政府“改革的先行示范

数字政府,惠民服务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风向标。

深圳正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改革方面已经快人一步,从“最多跑一次”到“不见面审批”,从落户“秒批”到“三十证合一”,深圳“数字政府”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肉眼可见,打通了全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去年,深圳人专属APP——“i深圳”正式上线,“一屏智享生活”的美好生活正在实现。以企业年报公示为例,此前办事人需要用电脑提交,或者现场办理,一旦超过规定时间,将罚款0元。现在通过“i深圳”,办事人只需在手机上填写相关信息,随时随地都可以提交办理。

足不出户即可办事,“秒批”“不见面审批”等“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创新举措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年6月,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应届毕业生接收“秒批”改革,年2月将改革扩展到在职人才引进、博士后和留学归国人员引进。截至年9月,深圳已有社会投资项目备案、网约车许可、个体工商户注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老龄津贴发放等个量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秒批”。

如今,深圳正聚焦实施高速宽带网络、全面感知体系、城市大数据、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公共服务等十大重点工程。未来,深圳将对标国际一流智慧城市的建设样板,继续推进公共服务、城市治理、营商环境等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以智慧城市建设创新推动社会治理模式,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良好保障。”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负责人表示。

深圳智慧城市先行示范的做法,为我国乃至全球建设智慧城市树立示范、标杆和先锋,最终实现成为“全球标杆性”城市的终极目标。

往期推荐

看杭州如何用城市大脑让城市变得更“聪明”!

看上海之“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资料来源:新京报、深圳特区报、南方日报、深圳商报)

总编:杜术林

副总编:张科

主编:付斯颖操梅

编辑:江亚蔓

两江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choushangbao.com/sbln/1251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