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常青(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眼下,少儿出版正从野蛮生长的草莽阶段步入理性成熟的调整时期。我们处在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中,谁能够率先进行结构性改革,以优质内容为核心,打造精品,树立品牌,同时打通渠道、匹配机制、培养人才,将少儿图书由“中国加工”转为“中国制造”,甚至“中国质造”,谁就可能率先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年出版规模再创新高,净销售码洋同比增长94.%,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6.77%,回款同比增长56.53%;净利润同比增长4.67倍。据最新数据显示,年6月,川少社在全国总体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排名第34,同比上升44位;在少儿零售市场(地+网)占有率排名第6位,同比上升11位。尤其是历时5年打造的超级畅销书“米小圈”系列,连续6周登上全国少儿图书畅销排行榜前10位,总销量超过万册;在刚刚公布的年6月全国少儿畅销书榜上,《米小圈上学记》有两种上榜,分别占据第三、四名,展现了四川少儿出版的力量和风采。
常青
内容布局创建优质基因近年来,川少社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研究少儿出版市场,找差距,抓重点,明确主攻方向,注重单品效益,打造优质产品。
一是做好优秀主题出版物、国家重点图书及“走出去”工程等重大项目。同时,用好巴蜀文化这个宝库,推出更多适合少儿阅读的具有巴蜀特色的优秀故事和图画作品。近年来,我社推出的《王坪往事》《南京》“走出地球村”系列作品、“丫丫历险记”系列作品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