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一期文章为深圳的36岁生日会写了点东西,《冰点》周刊的一位记者约我采访,告诉我,在深圳有一种观点认为:你在深圳买不起房,是因为你不够优秀。
好吧,这是我听过对深圳年轻人最狠辣无情的评价了。
唱了很多赞歌之后,那么,这座城市你觉得最缺的是什么?
研究机构测算说,深圳人未来5年还需要万套住宅,每年接近40万套,深圳只能提供一半,另一半得跑到东莞惠州去。
但在这个城市36年之后,我越来越觉得:真正缺的不是住房,是病房。
30多年,从来没有人想象到:深圳的房价能够飞涨到今天这样。
30多年,也从来没有人想象到:深圳的医疗能够滞后到今天这样。
教育和医疗,是深圳最大的短板。这个短板,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到了会严重影响深圳竞争力的地步。
如果你在深圳已经有了小孩,你最怕的是什么?
读不到书,不敢生病。
想必每个有孩子的家长,都医院排队到下午还看不上病的经历,网上也有妈妈很戏剧的抱怨:女儿发烧排队看病,结果,等烧退了还没看上病……
太多的场景,每个人都可以脑补很多画面出来,我就不列举了。
来看一些大数据。
深圳走到今天的三十六岁,人均医疗资源是多少?
这是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
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报告
(年1月27日)
(来源:深圳政府在线网站)
年,深圳常住人口千人病床数3.4张、千人医生数2.6名,分别增长54.5%、26.8%。
增幅非常大。
那全国的平均水平是多少?
早在年,全国千人床位数是4.3张。到年,接近5张。规划到年,达到6张。
而到年,深圳规划的人均医疗资源是:
千人病床数4.3张。
(来源:深圳《十三五规划纲要》)
相当于全国年的水平。
也就是说,深圳到年的人均医疗资源,还落后了全国平均水平7年。
这座城市发展36年的荒诞之一就在于:房价已经赶超了纽约东京,经济竞争力也已巍然耸立于举国之巅,而医疗却大幅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我不敢和北上广比较了,小伙伴们自己感受吧。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
这里面,深圳儿童的人均医疗资源,又是如何?
深圳市统计局今年6月份发的一份统计,很有用,关于深圳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公报。
深圳市年末0-14岁的人口共.53万,占比13.4%,比年上升了3.51%。而同时,15-64岁人口的比例下降5.09%,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上升1.58%。
(来源:深圳市统计局网站)
这个说明了:深圳的老人儿童占比在逐渐增加,而青壮劳动力人口占比在逐渐降低。儿童、老人的快速增多,明显也预示着,深圳人对教育、医疗的需求,更加紧迫。
我根据每年的媒体公开报道,查询了-年深圳10年的新生儿数量。
猜一下,多少个?
超过万。年之后的4年里,每年新生儿都超过20万。全面二胎政策下,年,新生儿预计会达到21-22万。
(来源:据媒体报道统计,制图:灵狐小仙)
-年,11年,合计将超过万,接近万。
从绝对值上来说,这座城市是全中国人口年龄最年轻的大城市,从增速上来说,这座城市也是新生儿增加最多的城市。
这个统计,比起上面那份统计报告里说的儿童数量是多万来,超出了很多,具体原因我也不太清楚。如果有研究人口的内行人士,请帮忙指正出来。
那么,深圳的儿科医生是多少?
官方权威数据:至年底,深圳儿科执业医师人,执业助理医师34人,一共不到0人。全市儿科床位数张,医院床位张。
以14岁以下儿童数量.53万作为比较基数,来计算一下深圳儿童的千人病床数和千人儿科医生数:
分别是:2.4张、1.3名。
全市平均水平是:3.4张(千人床位数)、2.6名(千人医生数)。
深圳儿童所拥有的儿科资源数量,大大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其中千人儿童的儿科医生数量,更是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
也就是说:本来,深圳市的千人医疗资源就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其中,深圳市的儿童所占的千人资源,又大大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深圳儿童所拥有的医疗资源,是最少,也是最堪忧的。
(来源:深圳商报年3月2日报道)
就是这样一个事实。
说了这么多,就是一句话:和房地产相比,深圳的医疗配套更紧迫。比住房更缺的,是病房。教育配套也是。
看完这些数据,以后再看卫生部门的报告,就可以给到更客观的评判了。
说到底,医疗资源不足,这恐怕还不只是数量的范畴,我们还没有去谈及医疗质量的不尽人意。
当全国上下都在喊“供给侧改革”的时候,深圳的医疗资源,还处在数量不足的初级阶段。
当全深圳上下都在喊经济结构完成转型、实现创新驱动、从人口红利转向人口质量红利、打造中国的创新中心的时候,深圳的医疗资源,还处在数量不足的初级阶段。
所以,在给这座城市狂欢点赞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清醒的给它另一个判断:过去30多年,深圳医疗、教育民生配套的发展,没有能够和经济发展、房价高涨、科技创新实现同步,两者的发展完全不匹配。
多年的公共配套发展的滞后,也导致了这座城市现在面临的状况更复杂:不但要快速实现数量上的补足,还要同时实现质量上的提升。
这是深圳需要快速补足的短板,双重的短板。
这些问题,业界并不是没有谈过,官方并不是不知道。对于公共配套的投入也不可谓不巨大,官方也会有解释:因为深圳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来也没有预料到人口可以发展到今天高达0万的规模,所以,教育、医疗的配套无法跟上,情有可原。
但我相信,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市民们,即便是依然能够接受这样的解释,也很难再继续接受医疗教育不如意的现状。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伴随着房价高涨,教育、医疗领域的抱怨越来越多,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剧烈。
未来,高房价、高经济增长与落后的民生配套之间的矛盾,将会成为深圳越来越主要的城市矛盾。
而仅靠政府的力量,完全不能够满足市民的期待,也无法解决这对长期矛盾,往往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开放市场,引入民间资本。而这件事情,深圳的确也正在加速推进。
相信只要政府放开市场,相信民间资本会非常积极的介入。通过这样的市场竞争,不但可以弥补医疗资源数量上的不足,还可以带来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更可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儿科医生来。
这两天得到消息:深圳将有一家名叫“唯儿诺儿科”的医疗机构,他们的第一家门诊部,即将在9月4日开业,落地在南山海岸城。
这家主打“家庭儿科医生”的医疗机构,完全是按照美式理念打造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之前已经在上海经营了多年,把第二座城市选择在了深圳,就是因为捕捉到了深圳医疗资源巨大的缺口。
看了他们的介绍,医院印象不同。如果有需要,建议你们在那一天去看一看。如果没有需要,这篇文章里的数据,可都是我一点一点搜集到的公开、权威数据,多看看有用。(听说这种广告形式9月1日就要被枪毙了,我都好像还没有怎么使用过。。。)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了解“唯儿诺”儿科门诊的详细信息。
深圳没有关城门,但是关上了房门
中国最好的两家房地产公司,为什么钱都花不出去了?
恒大频繁举牌上市房企,讲的是楼市下半场新的投资逻辑:都市圈+卫星城
本来都以为万科这神剧要杀青了,谁知却只是围猎的中继
那一夜之间全部消失的蓝牌车,正预示着中国房地产的未来
中国人担心房地产崩盘几乎成了一种病态
大都市圈外看深圳,我们正面临一个全新的楼市!
比楼市崩盘更可怕的,是你一直没买房
眼前的一切如同那年,央企的“地王癌”你治不好
华为需要的是三个深圳湾,深圳实在给不起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