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根据基金业协会规定7月15日之后配资最高比例只能为1:1。15日之前都还能进行1:2、1:3的配资产品“的消息在市场上传得沸沸扬扬的。
作者
谢惠茜陈燕青来源
深金融(ID:sz)
今日,市场有传闻称7月15日之后配资最高比例将从之前的1:2、1:3降为1:1。虽然至今还未有任何官方渠道发布该消息,但经深圳商报记者经多方打听,初步证实了该消息属实。
多家银行均向记者表示,“收到内部通知,15日之后配资比例将降低为1:1。“
多家银行证实配资最高比例将降至1:1一则关于“根据基金业协会规定7月15日之后配资最高比例只能为1:1。15日之前都还能进行1:2、1:3的配资产品“的消息在市场上传得沸沸扬扬的。
对此,深圳商报记者第一时间向多家金融机构求证。
浦发银行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收到内部通知,15日之后配资比例将降低为1:1,目前我们银行的配资比例为1:2,即万资金可以配万,利率大概是6.8%。”
某大型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也向记者证实了此事属实,“这个消息已经传得整个业内都是了,我们银行的内部群也进行了指示,即7月15日后,只能设立1:1杠杆的证券投资资管产品。所以,我们在根据这个消息在进行布局。“
据其透露,该银行准备在7月15日之前再抢发一些1:2、1:3的配资产品。“目前,一般1:2的杠杆还是大型金融机构最为常见的。”
“已经有客户在询问配资比例是否降低,”深圳一家信托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尚未收到相关通知,目前定增或者私募投资二级市场都可以配资,配资比例为1:2,从目前看配资比例进一步降低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虽然有诸多业内人士的证实,但截至记者截稿之时,仍未有任何官方渠道发布该消息。
万宝之争或是新的“导火线”?在采访的过程中,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指出,去年中A股发生股灾,“千股跌停”导致众多场外配资爆仓或仍是此次监管部门全面下降配资比例的最主要原因。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高管指出,“如果配资比例进一步下降,意味着监管层有意进一步降杠杆,这也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毕竟去年股灾后的经验教训太深刻了。”
“这可以说是对去年股灾之后’亡羊补牢‘,也可以说是对未来的一个’未雨绸缪‘。毕竟,去年的短暂的高杠杆牛市的教训太深刻了。就像前阵子重组股被遏制,次新题材股被遏制。这也是属于监管层冷却市场的一种表现。”另一位大型股份制银行的高管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他还指出,之所以事过了这么久,监管层选择此刻来出手,除了有“盲羊补牢”的考虑,或许还跟最近的“万宝之争“有关。”“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毕竟毕竟宝能系10亿现金加上其持有的万科股票如果拿去质押再配资,最高可以调动多亿的资金。金融这么玩,跟赌博已经没有差别。“他如是说道。
监管层早在三四月时已出手?但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事实上,监管层或者并不是此刻才选择出手的,早在今年三、四月份时已早有行动。
银监会3月份曾向各银监局下发《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监管工作的意见》,该文件明确规定了日前备受市场瞩目的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产品的杠杆比例,并强调信托公司必须重视市场风险调控。针对结构化配资产品,该文明确限制了杠杆范围,要求控制结构化股票投资信托产品杠杆比例,其中优先级和劣后级资金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最高不超过2∶1,不得变相放大劣后级受益人的杠杆比例。
“早在四月份的时候,银监会便私底下召集了十几家银行进行了一个主打资管风险的会议,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配资风险。虽然这个会议不被外界所知,但从那个时候开始,银行已经开始调整配资的杠杆比例。”而另一位大型股份制银行的高层还向记者透露。
“所以,其实,从去年股灾后整顿到现在,虽然银行的配资从未真正停止过,但其实已经过剩无几了。再加上四月份银行内部的整顿,其实这次不管这个通知是不是真的,对银行来说,影响都不大了。比如某股份大行,去年股市最热的时候,曾经配资高达几千亿,但现在只剩下三分之一不到了,反正基本上都是存量,新增的量基本没有。现在市场行情这么冷清,也没什么需求。”该高层坦言。
对股市是利空还是利好?“所以,其实如果该消息属实,主要影响的是资管公司、证券公司,对银行的影响并不大。”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
也因此,他们普遍认为,即使该消息属实,也将对股市影响不大。“以前动不动就几千亿配资啊,当然会实际对股市及股民心理造成很大的威胁,但现今,市场上配资的量规模已经如此小了,也不值得一提了,估计对股市不会有什么影响。”上述股份制银行高层表示。
上述支行行长甚至还指出,这对于股市来说是一个利好。“按照这种管理思路,市场将更加平稳,能更加客观体现宏观经济与企业发展,更大概率的避免大起大落的‘过山车‘行情。而且,我认为,监管层选择在此时出手,也或从侧面反应出慢牛市的行情在启动。“
该行长认为,正是如此,如果不及时控制杠杆的话,又会把慢牛搞成蛮牛,然后高位自由落体。
一家大型券商经纪部人士也指出,目前融资融券的最高杠杆比例也就是1:1,如果场外配资比例也下降,不排除部分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来放大杠杆,这对券商两融业务未必是坏事。
不过亦有不同声音,上述私募高管则认为。“在经济去产能、金融去杠杆,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难言有大的行情,最多也就是结构性机会。
万科的明天?一年前,姚振华如何血洗了另一家上市公司
作者
吴月霞来源
澎湃新闻
猎食者、被猎食者,资本市场总在重复相同的故事,今年的万科,去年的南玻A(),甚至更早之前的上海家化()。
“企业绝不是一堆资产的集合,所谓企业家精神,再狼性的资本也无法驾驭。”沪上某私募投资经理如此感慨。
伏笔姚振华,出手又快又狠。
年末那场南玻A的狙击战,成为宝能系闪耀资本舞台的浓重一笔——入主上市公司,逼辞董事会。
南玻A成立于年,注册地在深圳,作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是中国玻璃行业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年2月,南玻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宝能系对于南玻A的狙击,始于年末,彼时南玻A的市值约为亿元人民币。
南玻A股权同样分散,遭到对手觊觎。
年年报显示,南玻A前三大股东分别为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新通产实业开发(深圳)有限公司和深国际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62%、2.99%、2.60%。其中,新通产及深国际为一致行动人,均为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控股。
在当年的年报中,南玻A强调,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合计持股5.59%,此外,无其他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
这也为宝能系的迅速入主,埋下伏笔。
握手利用钜盛华、前海人寿两大核心平台,宝能系从年12月开始大举买入南玻A。
公开信息显示,自年12月开始,前海人寿、钜盛华等通过二级市场及定增,到年12月初,累计买入南玻A股5.29亿股,B股万股,持股比例达到25.05%,成为大股东。
保守估计,前海人寿、钜盛华买入南玻A,累计动用资金已达50亿元以上。
面对来势汹汹的宝能系,南玻A的反抗显得苍白无力。
年3月19日,南玻A停牌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开始反攻宝能系。
3月27日,南玻A董事会会议通过修改公司章程等4项议案,对董事、监事提名规则和选举规则提出修改。在上述规则中,南玻A试图以严苛的条件防止宝能系入主董事会。
前海人寿自然不甘示弱,谴责南玻董事会通过对董事、监事提名规则和选举规则的修改,限制公司股东所享有的提名权和表决权,以维护现有董事的董事地位以及董事会对公司的控制权。
4月10日,前海人寿对上述4项议案提出异议,提请公司股东大会增加审议5项临时提案。
峰回路转的是,双方较劲到最后,4月15日,竟然双双宣布撤回各自议案,握手言和,成为市场一大谜团。
4月23日,南玻A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分别向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和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万股、万股A股股票。
定增完成后,前海人寿持股比例增至8.84%。此后,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以参与定增及集中交易等方式分别在当年5月7日、6月29日、7月14日、11月2日四度举牌,持股比例分别为10.04%、15.04%、20%、25.05%。
清洗这期间,宝能系层层逼近,南玻A管理层步步为营。
年5月7日,南玻A发布权益变动报告书,宣布前海人寿的持股比例由5.02%升至10.04%。5月22日,南玻A副总裁张柏忠辞职。张柏忠在南玻集团历任成都南玻、天津南玻总经理,于年升任副总裁。
6个月后的11月2日,南玻A再次发布权益变动报告书,公告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升至25.05%。11月4日、12月10日,又有两名董事相继辞职,分别为董事郭永春及董事李景奇。
南玻A董事会共9名成员,其中3名独立董事,6名非独立董事。郭永春及李景奇均为非独立董事。
李景奇为南玻A股东单位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郭永春为北方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方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南玻A股东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的子公司。
年,宝能系登堂入室。
1月6日,南玻第七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以5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关于补选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补选的四位董事陈琳、王健、叶伟青、程细宝中,除了王健其余三人此前均在宝能系的前海人寿或钜盛华任职。
谁的南玻A,已一目了然。
杠杆资本开道,姚振华掌控下的宝能系,已构筑起一个集地产、保险、物流、教育、医疗、农业等众多产业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