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据国家统计局说明,城区常住人口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万以上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7城,特大城市共14座,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作为一个在广东搬砖的摸鱼人,发现榜上的21个城市中,只有深圳和东莞的60岁以上人口比例是个位数(都在5%左右徘徊),在一众二位数中的城市中格外显眼。
再仔细对比,发现深圳的人口结构太牛了;
一
深圳总人口万,城区人口万,数值只差5万,也就是接近百分百的城镇化率。
深圳,没有农村吗?
有段广为流传的历史
问:深圳为什么不参加广东农运会?
答:农运会是农民参加的,深圳已经没有农民了,所以不参加!
事实上,深圳的城市化起步最早是在年,宝安县被撤销,改名为深圳市;
到年,随着深圳工业产值,人口不断增加,农村数量过多阻碍城市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深圳出台了《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暂行规定》,并在当年成立了福田区上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经历10年的改革,到年,沙头角——最后一个以农业为主要功能的镇级建制——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将特区内的4.6万农民陆续变成城市居民;
特区内,高楼林立;特区外,则是一片片大工地;关内关外,泾渭分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年,将关外的两个区——宝安、龙岗——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将两区27万农村人口陆续变成城市居民;
至此,深圳的农村全部消失,深圳的城市化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
二
在深圳,60岁以上人口仅占5.33%,为全国最低!
深圳不适合养老吗?老年人都去哪了?
个人认为:深圳并不宜居!
原因有三:
1.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建市只有40年,老一辈本地人口本身就不多;
而城市建设又吸引了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涌入深圳,年轻的外来移民人口远远大于本地原住民;
2.深圳面积不到km,人口万,人口密度之大,年轻人之密集,导致深圳水土非常稀薄,除了自然公园和大山附近,其他地方很多时候就像是蒸笼;
而深圳缺地,想在深圳建立养老服务机构,拿地的成本会非常高;
3.深圳是个鼓励奋斗的城市,不提倡享受生活;
有钱哪里都宜居,定居深圳的门槛太高了;
来深圳的人都在努力搞钱,没钱就买不起房子,深圳的房价让无数的年轻人焦虑失眠,甚至为了多搞钱,放弃个人生活;
自己都顾不过来,又怎么会让父母来深圳养老呢?
当然,人都是会老的,第一批来深圳的人也慢慢的老;
也许,再过几年,当下年轻的深圳,也会步入老龄化社会
您觉得,在深圳,老人怎么样才能安享晚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