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坪山区首届创新发展大会现场。
日前,坪山区举行首届创新发展大会,大会明确提出坪山区要旗帜鲜明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率先在科技、产业创新领域建立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打造深圳东部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会上发布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年)》,并介绍了坪山区创新载体建设情况。此外,坪山区还分别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以及比亚迪、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联通、华因康、天安数码城、重庆车检院、一电科技签订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比亚迪、本征方程企业相关负责人还在会上介绍了企业创新发展经验。
年是坪山区的行政区元年,在行政区揭牌仪式上,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寄语坪山“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坪山区一届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一心五区”的战略目标。“要落实上级的部署要求,如期实现未来目标,仅靠传统路径和现有的发展模式很难完成,唯有进一步高举创新大旗,以创新牵引带动产业、人口乃至城市形态的不断优化升级,才能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坪山区委书记吕玉印表示,坪山区把“后发优势明显的科技产业创新引领区”摆在“五个区”的首位,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率先在科技、产业创新领域建立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打造深圳东部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坪山有三大“国字号”产业基地金字招牌和一个省级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并围绕优势产业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创新平台和高层次人才。“这是坪山创新发展的底气、基础和特色所在”,吕玉印表示,作为深圳的后发城区和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坪山更具备明显的后发优势:既拥有相对充足的土地空间,又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同时还可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教训,从起步阶段就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少付代价,实现后发赶超。
当前,坪山区创新发展,深圳高新区坪山园区是“头号工程”,吕玉印强调,要按照国际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标准,开展规划编制、土地整备、招研引技等工作,把深圳东部创新发展高地的大旗扛起来,争取尽快形成深圳“西有南山、东有坪山、互为呼应、两翼齐飞”创新发展格局。高新区建设起点要高、站位要高、质量标准要高。要摆脱产业园区发展的传统路径依赖,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将高新区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时尚宜居的新一代高科技园区。
衡量一个地区创新发展水平的高低,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这个地区是否构建了创新要素高度聚集、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区域创新体系,“坪山在这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可挖”,吕玉印表示,坪山此次发布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是拿出了“真金白银”。近年来,坪山不断加大对高端创新要素的引进力度,形成了创新要素加快集聚的态势。接下来要针对三大主导产业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找准创新链条上的薄弱和缺失环节,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落地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围绕产业链全方位配齐配强创新链。坪山区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和生活环境,形成综合环境优势,营造浓厚创新氛围,积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的理念和文化深入到坪山发展各领域,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在大会上,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陶永欣对坪山区下一步创新发展工作进行了部署。坪山区将围绕区一届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一心五区”的宏伟蓝图,坚持以全球视野,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创新发展,全力推动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创新产业优势凸显、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创新生态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氛围活跃的科技产业创新引领区。力争五年以内,新增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0家以上、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左右。为此,坪山区将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规划建设;二是全力落实市“十大行动计划”;三是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四是加快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五是全面加快开放创新步伐;六是打造优质创新创业环境;七是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八是营造浓郁创新创业氛围。
来源:深圳商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