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

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商报_商报特点 > 商报内容 > 新闻在深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怎样的

新闻在深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1-8-11 12:37:13   点击数:
北京医院治皮肤病 https://m-mip.39.net/man/mipso_6172010.html
导言“人文讲坛·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概况

人文讲坛,是深圳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深圳图书馆、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于年联合创办学术讲座品牌,旨在搭建知名专家学者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桥梁,传播人文知识,促进交流共享,塑造人文精神,弘扬优秀文化,提升市民人文素质和修养。

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则是自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典文明传承,由深圳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与深圳图书馆所积极探索的“人文讲坛”的模式创新与转型,它也是联合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在原讲授基础上增设了课程制的学习社团。其中,研习社以儒家道家文化为核心内容,深入梳理儒道学派发展脉络,辨析派系特征,阐发思想精义,深刻阐释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精髓。

自人文讲坛·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开课以来,研习社成员同研共习,一齐鼓励进步。而在新的学年里,研习社为加强师生汇通、学友交流,进一步探讨国学的当代承继,于4月上旬举办了研习社的首届年会。来自深圳商报的首席记者魏沛娜对此进行了报道,并抒发了对人文讲坛·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的一些看法和感想。

有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倘若从事的学问涉及古典文献,那么就不太适合在深圳扎根研究。他的观点背后还指涉另一深层问题:在深圳,国学研究能做出多大的成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怎样的可能性?

事实上,这也是全国各地很多学者对于深圳这座只有40多年建市历史的城市所提出的大哉问。注视这座城市的人都希望寻到答案。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同样以其努力探索冀盼实现梦想。

▲“人文讲坛·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首届年会

4月11日,春光烂漫。一场在深圳柏粤汇举行的活动,名师荟萃,俊秀云集,且吟且诵,且演且奏,令人不禁想起两千多年前那个遥远而美好的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开课将近一年的“人文讲坛?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的首届年会。

国学爱好者分布各行各业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年11月,由深圳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深圳图书馆联合主办的“人文讲坛?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正式启动招生,报名者众,逾人,经过初试、复试(面试),最终收录80名学员。后因疫情,研习社延至去年8月2日始开课。据研习社教务负责人陈芳介绍,这些学员皆是分布于深圳各行各业的有志于学的国学爱好者,幼有13岁的小学生,长有73岁的退休教师。学员素质亦不凡,囊括大中专生到博士,且有留学生,本科及以上占比逾99%,其中硕士及以上32人。今年3月,几位学员因工作变动等各种原因而退社,研习社开启插班生补录,消息刚传出,在不到一周时间里,便有40多人报名,经初试、复试(面试)后,补录20余人,研习社整体扩录至90人。

对于热爱传统文化的市民来说,“人文讲坛?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的出现无疑是一个惊喜——为他们提供了一条习学传统的“正道”。研习社从创办之日起,就拥有专业师资团队与系统授课模式,以深圳大学、中山大学的教授为核心班底,并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全国知名高和研究机构的学者进行深入的教学。

在此次的年会上,学员各言其志,教人感动,也引人省思。其中,学员曾道军专门分享了他研习儒家文化的缘由和心路历程,他的发言题目是《我们越来越“智神”,也别忘了温良的灵魂》。曾道军说,比如在高科技领域工作,几乎每天都要和身边的“智神”们打交道,“智神”们拥有最好的智识——也就是“智育”中培育出的工具理性。可是,遗憾的是,原本和“智育”有着同等地位的德育、美育等却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不见。这带来了怎样的问题呢?曾道军一直在思考。他以美育为例,认为美育的使命在于培育高尚的情感,美育的本质其实不是艺术教育,而是情感教育。为什么要有情感教育,因为这种情感是道德的动力,这种情感包括一个重要的品格——同理心。曾道军担忧如果缺少了情感和同理心,越来越像神的人类不知会走向哪里?人与人的关系会变成什么样?那么,要如何找回温良的灵魂、孩童般纯真的心灵呢?他的答案是去中国古圣先贤的经典中找寻,从儒家文化中学习。这正是他研习儒家文化的原因。

至于研习过程,曾道军觉得就如同美国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提到的英雄之旅的三个阶段:启程、启蒙、回归。他说自己目前只是处于“启程”阶段。在这个真诚而热情的发言中,曾道军还特别提到,他曾天真地以为自己读了近十遍《论语》就懂了,其实不然。在研习社的学习过程中,他终于明白,儒学是求仁得仁之学,要在力行,才有入处。如不能在躬行日用上改过迁善,反己立诚,是算不得懂的。他期盼能在儒道文化的学习中,走到“回归”阶段,进入人生新境界。

其他学员的发言也可圈可点。例如,何丹娜认为,“知止”作为儒家强调“至善”的最终目的,有着激励的含义,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有所得,有所奋进。而且儒家的“至善”时刻,是一种“无我之境”,这个“无我之境”是大公无私的。从“我”走向“无我之境”的过程是一种连接与联结的智慧。在这个世界秩序大变局的今天,我们或许可以从儒家“无我之境”的智慧中寻找答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到解决当前中国与世界问题的密码,个人也可以在这当中获得价值感、安全感、幸福感。

柏骞希望通过研习国学经典去除内心困惑的精神诉求。她讲到,适性悦志和各安其乐是儒道二家的共通的价值追求,或者,它也成为一种大都市下化解焦虑对立的神兵利器。张阳同样希望通过系统学习儒道文化,让自己接近道心,清澈平和宁静守善,渐渐超越世俗心,从而摆脱小我,成就大我。汪芸形容国学就像“照进心里的一道光”,先贤的智慧帮助她逐渐放下焦虑,消化“中年危机”,并以积极开朗的心态待人处世,她愿意用所学去思考问题并分享给周围的人。张江华表示,真、善、美是自己学习国学追求的终目标,并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国学文化的践行者、影响者和传播者。陈彦亨则说,在学习儒道文化的过程中,许多古代先贤深刻的思想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着他:一方面是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儒道文化中的理论原则指导着他的生活,帮助他解决问题。

传统文化之薪火在深圳民间燃烧

对于研习社的导师来说,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见到学员们习有所得,学有所成。深圳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大华和深圳大学国学院院长景海峰是“人文讲坛?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的两位首席导师,他们都格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choushangbao.com/sbnr/14293.html

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