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

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商报_商报特点 > 商报内容 > 转载新作藏书票札记,马未都作序推

转载新作藏书票札记,马未都作序推

发布时间:2021-7-11 20:31:58   点击数:
白癜风用什么药最好 https://m-mip.39.net/fk/mipso_5661850.html

子安著年6月出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日前,三联书店旗下生活书店出版了《藏书票札记》一书。本书为彩色精装,装帧雅致,图文并茂,数十枚稀见藏书票令读者大呼"养眼"。

本书作者为著名藏家、专栏作家、策展人子安,精选近年来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上海《新闻晚报》、《深圳商报》等媒体专栏的藏书票品鉴文章,从艺术大师芬格斯坦、麦绥莱勒到肯特,从名流票主狄更斯、萧伯纳、里尔克到理查德·施特劳斯、皮兰德娄,从元首罗斯福到希特勒、墨索里尼,作者畅谈藏书票背后丰富的文化、历史和内涵,与名人们的不解之缘,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瑰丽多彩的文化与艺术之窗。

藏书票(Bookplate)是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带有藏书者姓名的小版画。最初的功能和藏书印章一样,属于个人收藏的一种标记。通常在票面上印有拉丁文ExLibris,意为"我的藏书"。

藏书票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中外文人雅士、名流贵族的珍爱,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中蝴蝶"。它题材广泛,制作精巧,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子安,藏家、专栏作家,策展人。

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新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常务理事。第13届全国小版画藏书票展评委。

自年在欧洲留学起开始收藏外国藏书票,至今藏品约万枚,多次参加国内外藏书票展览大会。作为中国藏书票协会的成员,曾参与年北京第32届世界藏书票大会纪念画册的编译工作。

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首个个人收藏展。年子安藏书票馆正式成立。年子安方家胡同店开张。、年作为特邀藏家参加了艺术区百雅轩画廊举办的第一届及第二届版画交易展。

曾是《三联生活周刊》闲话藏书票专栏、上海《新闻晚报》藏书票专栏撰稿人,现为《深圳商报》等媒体供稿。

著有《西方藏书票》《藏书票之爱》,校译有《肯特传--肯特与他的藏书票艺术》等。

编辑推荐

书虫们,请为心爱的藏书贴上自己的藏书票!

糅合文化与艺术传承的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德国,主要贴于书的扉页,作为书籍主人的表征,有如中国的藏书章。

它是一种微型版画,制作精美,方寸之间大千世界,素有"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中蝴蝶"之雅称。藏书票在中国逐步升温,有众多的痴迷者,特别是在文化人、小资文青中颇为流行。

以一张小纸片为通道,寻觅一段隐秘往事,进入画家或票主的内心世界,洞察他们的人生历程,乃是子安收藏的乐趣所在。

马未都(收藏家、作家):

我是相信专家的。与子安交流,凡涉及的藏书票他如数家珍,专业上对答如流……双语的长处,性格的平静,以及修身的自觉,都让我对他高看一眼。在他的帮助下,一位荷兰学者兼藏书票家的毕生收藏,跨过千山万水,到达东方的彼岸,故事本身即构成了一个传奇。

尤金·菲尔德(美国诗人、藏书家):

我强烈建议每个藏书迷都为藏书贴上自己的藏书票!书票凝聚了主人对它的所有爱,是一种象征。

马克·塞维林(比利时版画家):

一本没有贴上藏书票的书就好似被人丢弃的婴儿。

罗克韦尔·肯特(美国插画大师):

藏书票是票主的人生缩影,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目标。每一枚作品都是票主本人和画家共同合作所产生的私密的化学反应!

《北京晨报》:

站在店外就能一眼看到藏书票,那些凹版雕刻的鸟在长宽约30厘米的纸上栩栩如生。进入这间小店,发现书票挂满三面墙,从欧洲早期的藏书票作品到中国现今名家佳作,从古老的凹版技术印制到现在的电子制作,颇为丰富。

子安认为,目前藏书票制作者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培养发掘年轻的制作人迫在眉睫。此外,电子书的兴起让纸质书面临危机,这些在纸质书上贴的藏书票也连带着会面临困境。

子安常会建议制作者做一些有题材的系列作品。"比如我挂的几幅北京胡同的作品,就是我提议作者做的。很多代表北京元素甚至中国元素的作品很受顾客欢迎。"

《外滩画报》:

"每一张藏书票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我喜欢研究票面中的每个符号暗语的含义,查阅票主、画家的身世背景,了解这些信息以后再欣赏书票,会别有味道。"

以一张小纸片为通道,寻觅一段隐秘往事,进入画家或是票主的内心世界,洞察他们的人生历程,乃是子安收藏的乐趣所在。就如他在书中所写:"一帧藏书票是一段人生,一段经历,一个人镜中的自我。读懂一枚书票如结交一个跨越历史,穿越时空隧道的朋友。"

雅昌艺术网:

从年第一次在瑞士日内瓦的旧书店无意间买到第一张藏书票算起,子安把玩藏书票已有十几个年头。在这十几年中,他满世界跑,加入了德国、美国、英国等几个国家藏书票协会,每年都去参加国外的藏书票大会,在大会上和藏家、画家交流,交换作品。十几年间,子安收藏了上万枚藏书票,每获得一张方寸小纸片,他都会拿着放大镜仔细把玩,从主题、构图、技法上解读艺术寓意,又翻阅很多资料,考证藏书票的作者和票主之间的故事。

纽约时报中文网:

"喜欢藏书票、版画的人,多半受到西洋文化影响,还有就是对书有情结。"子安说,"书票的发展也是从上至下的,但因其私密性,很难像邮票那样大众化普及,因此在中产阶级里受到宠爱。"

回头看来,子安对于小纸片儿给人的精神助力感触颇深。藏书票既算子安躲避现实残酷的一个小巢,又反过来从中获得滋养。他一方面继续收藏欧美早期书票作品,另一方面开始从各个角度尝试版画的大众普及:与院校和多家画廊合作办展,与首都图书馆合作讲座与展览,跑去国际学校和使馆的市集摆摊儿,将国外版画艺术家介绍到中国,又将有潜力的本土版画家推荐给外国客户。

《第一财经日报》:

"藏书票中的一个符号、一行三字经、一句暗语都是作者和票主之间向后人述说的谜语。"解读那些谜语,是子安收藏过程中获得的快乐。

"我很喜欢奥地利犹太裔版画家芬格斯坦,看他的作品,能体会到他的境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比如他年的死亡之舞系列和战争边缘的记录版画组画,作品里含有他对所处时代的反抗、妥协和无助,有一种世界末日即将降临的惨况。"

早期收藏,子安更多的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choushangbao.com/sbnr/13961.html

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