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深圳全接触”
ID:quanjiechu
临近放假,和同事们聊起过年,她们都很果断地达成一致:“今年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回家!没钱也要回”。
就拿数据来说,今年春运比往年提早了五天,深圳预计发送旅客.42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3%。
来源:深圳商报
所以深圳人为什么回家的愿望越发强烈了?
//父母越来越像孩子
需要我们的陪伴//
是大栗子啊去年春节就没回家,当时想着没钱就不回了,本身我也是个不恋家的人。然后一整个春节就宅在深圳的出租屋里,哪儿也没去。
一个月前,妈妈给我打了通电话,小声的说,想我了,问我什么时候才回家。以前我妈才不会说这种肉麻的话。
言语中流露出的思念让我恍惚,时光似乎倒流到小时候,每次妈妈外出时,我都会噙着泪水站在门口,小小声的问:妈妈你什么时候才回来...那时候的心情,也许就是现在妈妈的心情吧。
父母真的老了。他们越来越像我们小时候,渴望亲人的团聚和热闹的场面,害怕家里的空荡荡。每次妈妈说起家里没有人聊天时,我都忽略了她话语里轻易察觉不到的委屈。
能回家团聚的次数屈指可数,我只想珍惜为数不多的回家的机会。
//在深圳很好
但也很孤独//
嘀喱喱喱喱喱在深圳真的挺好的。不管是从经济、交通、教育、医疗、公共设施、服务、活动的丰富程度还是人们的友善程度来说,都是家乡的十八线小县城没得比的。
可是在深圳也真的很孤单。没有家人,也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在这儿。有时候的开心和难过,都不知道找谁分享。周末想出去玩都找不到人。
甚至以前还可以发朋友圈,毕竟都是朋友,然而现在的朋友圈都是客户,每次发点什么都要谨慎地屏蔽和分组,没了自由的生活和倾诉的空间,越发觉得没有归属感。
每次看到好朋友们一起去哪儿玩的动态,都会很难过。朋友们天天都盼着我辞职回家,我积攒了一年的快乐和艰辛,憋太久了,是时候回家和他们唠唠了。
//物价高到
让人望而却步//
嗨呀多大点事儿深圳的消费实在是太太太TM贵了!
我去年在广州工作,到了年底要回家时一看余额,妈呀!只有三万多,直接一通电话打给爸妈说,我干脆在广州过年了。
今年年初刚来深圳工作,工资和在广州没差多少。刚刚看完支付宝账单,震惊了!我一年花了十万多,现在余额只剩六千块钱...
都这样了还不回家??溜了溜了,明年估计不在深圳待了,月薪没有两万以上是存不到钱的。
//只想回家躺着
一点也不想工作//
一个90后老伯伯去年回家的心理:回家干啥?春运跟筛米糠一样,抢高铁票又抢不到,买机票没个两三千回不去,汽车票更惨,危险不说,堵车不说,跟运牲口一样,狼狈的回一趟家干什么?只待个十天,又伤身又伤心又伤钱的...
今年的心理:谁不让我回家我杀谁。我不仅要回家,还要凑够20天假待在家里!不给批就辞职。在家躺着不用干活不香吗?不用工作还能吃吃喝喝不香吗??还能收红包不好吗???
虽然现在还是抢不到票,但是也阻挡不了我回家的心,已经做好报个旅游团跟团回家的打算。
//需要的温暖
回家才能汲取//
鱼饼去年一年,过得真的太难了。倒霉到透透的:小到每次出门都赶不上车,要改签;坐飞机每次都延误;带伞时不下雨,不带伞时就下雨;
大到去哪家公司哪家倒闭,一年里换了三份工作...什么大病小病,都集中在年里了,医院,一个人去手术,一个人哭,一个人笑。
到现在,我爸妈和朋友们都不知道这些事,以为我把自己照顾得很好,毕竟朋友圈呈现的都是我又去哪儿玩了,又去看什么展了,又去探什么美食了,这些只是为了让他们放心的假象。负能量都发泄在微博上了。
今年,没什么想法,只想马上回家,家里温暖。
//
最近大家都会不厌其烦地
重复同一样的对话:
“你抢到票了吗?”
“你几号走?”
“你回家多少天才回来上班?”
言语中流露出的归家心切和期待的心情
只有深圳人切身体会
#今日话题#
是什么原因让你想赶紧回家?
-End-编辑丨面面执行编辑丨咸梨主编丨林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