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文智
探东西合作机遇促区域交流
9月21日至26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和香港商报联合主办的“年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西部行”走进甘肃。本次活动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探大湾区与西部合作新机遇”为主题,旨在对接大湾区优势与西部资源,促进双向交流合作和渝陕甘区域经济交流。来自香港商报、香港经济导报、澳门商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卫视等10余家粤港澳地区的主流媒体记者“零距离”感受甘肃在富民产业、生态治理、工业发展、文旅融合等领域的建设情况。本次采风团负责人、香港商报内管会副主任路洪超在活动结束后表示,在甘肃方面和媒体记者的共同努力下,采访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发稿质量和数量在历次外出采访活动中可谓前所未有。他说,甘肃发展生机勃勃,商机无限,他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搭建桥梁,吸引大湾区更多的商界人士投资甘肃、发展甘肃,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采访团走进兰州高原夏菜基地
本次活动共计6天,媒体团采访了兰州市、武威市和兰州新区。采访活动受到甘肃省委宣传部、兰州市、武威市和兰州新区的高度重视和省市媒体的广泛 兰州高原夏菜湾区“菜篮子”农民“摇钱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沈婷婷报道:深圳市民食用的蔬菜许多来自兰州的高原夏菜,其通过冷链运输只要48小时就能从生产基地到达湾区市民的餐桌之上。据悉,未来5年内专供大湾区的兰州高原夏菜有望达到80万吨,大湾区的居民将可以吃到更多质优安全的蔬菜。沈婷婷报道中说:在兰州市榆中县高崖镇李家磨村,集高原夏菜示范生产、收购销售、加工配送、订单发展为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榆中县高原夏菜专供基地呈现在记者眼前。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兰州榆中专供基地负责人谈应勇称,因为兰州的昼夜温差大、降雨少等天然优势,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榆中县高原夏菜专供基地的蔬菜口感更好,甜度也比其他地区的蔬菜更高一些。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陈昕宇以《湾区“菜篮子”农民“摇钱树”!产销两旺背后的扶贫攻坚样本!》为题报道称:记者见到技术人员正对采摘下来的蔬菜进行监测。“这些检测数据,只要一使用仪器,相关检测结果就会自动上传到我们智能检测平台,确保不受人为干扰。据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经农业部连续多年抽样检测,榆中县蔬菜质量名列全国前列。年全县共完成蔬菜样品监测11万多例,合格率达到了99.9%。”报道称“通过高原夏菜的种植,粤港澳大湾区居民食用到更优质安全的蔬菜,而当地通过种植高原夏菜,也走出了一条助推产业扶贫攻坚,帮助当地农户奔小康,实现增收致富的有效路径”。
湾区游客热门“打卡地”古镇百姓吃上“旅游饭”
采访团一行先来到黄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兰铁泵站项目点,了解兰铁泵站的前世今生,以及兰州市推进黄河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情况。“兰州近几年发展很快,这两天的采访中,我感受到了兰州奋进的步伐和兰州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香港经济导报总经理邓明宇表示,自己将用媒体人的视角,向粤港澳大湾区推介兰州的人文地理和独特文化,尤其是兰州人民奋进开拓的精神,以促进兰州和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地合作交流发展。
广州日报记者陈昕宇以《机票搜索热度上涨%!甘肃成为‘双节’老广热门出游地》为题报道称:随着“双节”临近,甘肃旅游又一次备受业界和广大游客瞩目。携程日前发布的“中秋+国庆旅行指北”显示,5天以上的跨省游搜索量增加,“大西北”国庆热度暴增%,其中甘肃作为大西北环线的必经一站,搜索热度增长最快,省会兰州跻身全国热搜城市第四位。
佛山新闻网主编陈洁仪在接受采访时说:“兰州市的生态修复工程做得非常好,这方面的经验值得佛山借鉴。”陈洁仪报道:年旅游接待量达40万人次,年3月份以来古镇内各商户门店已全部开门迎客,旅游接待量已经突破30万人次。如今,在项目的带动下,古镇的居民们纷纷吃上了“旅游饭”。她在报道中称:截至目前,古镇内具有规模化接待运营能力的酒店1家、农家乐60余家、小吃店25家、农副产品土特产等30余家,带动创业人员余人,当地老百姓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旅游经济收入。
采访团走进黄河之滨
采访现场
采访团走进武威古浪八步沙林场
探“天马”故里访生态武威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铜奔马的故乡、国家西部安全生态屏障……位于河西走廊的甘肃省武威市,有多个头衔。24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西部行”活动走进武威。武威市委副书记赵立新会见媒体团一行时说,武威有着讲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景致。他希望大湾区主流媒体记者能够多多感悟“当代愚公”精神,探访“天马故里”神韵,讲好“精彩武威”故事。
武威雷台景区
深圳商报记者陈发清报道称:“五凉古都”武威也是甘肃不能不游的城市之一。武威诞生了许多的名篇佳句,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等等。公元前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武威。又因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成为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
深圳特区报记者桂桐报道称:据了解,随着“双节”临近,今年甘肃作为大西北环线的必经一站,搜索热度增长最快,广东人赴兰州机票搜索热度上涨%。在甘肃推出的“庆双节”八大主题旅游产品中,黄河悠悠·千年古镇观光游、马踏飞燕·凉州诗词体验游成为广东游客热门“打卡”路线。报道称:近年来武威市全面落实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推进“文化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去年武威全年接待游客.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亿元,分别增长29.3%、34.4%。
澳门商报记者陈仲皋报道称:在武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故事尤其让记者印象深刻。40年来,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扎根荒漠、接续奋斗,积极投身治沙造林事业,累计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年3月,中宣部授予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如今,“六老汉”的子孙们传承老一辈“当代愚公”的治沙精神,坚守八步沙林场,继续保卫家园斗风沙。
增速多年领跑国家级新区探秘高质量发展韧劲
9月25日,采访团先后走进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中川货运北站、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地,实地了解兰州新区在推动绿色化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建设情况。采访团负责人路洪超说,兰州新区的变化让他感到惊喜,作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确实实至名归。新区绿色化工园区的超前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里的全球首套千吨级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中川货运北站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这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在参观了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的供粤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后,路洪超说,没想到在兰州新区也有我们粤港澳的“菜篮子”,亲口尝了基地的水培生菜后,连连说:“口感确实不错,这生菜直接可以夹在早餐的面包片吃啦!”媒体团的记者们也在亲口品尝了水培蔬菜的新鲜脆嫩口感后,纷纷竖起大拇指。
采访团走进兰州新区
佛山新闻网主编陈洁仪对新区花卉交易中心形态各异的绿植和丰富多彩的花卉特别感兴趣。她说,“兰州新区这边养殖的花卉,得益于高原阳光的普照和独特的现代农业科技栽培,花色要比南方的花朵艳丽饱满。主要是价格也不贵,一枝蝴蝶兰才只需24元就可以买到。”“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来这里旅游,同时有更多的购买平台,可以把新区的花卖到全国各地去。同时通过我们的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兰州新区的美。”陈洁仪说。香港《经济导报》总经理邓明宇表示:“采访中,我能明显感受到这座现代化新城日新月异的高速度发展和新区人民锐意创新的开拓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介绍给读者。”“此次采访可以通过粤港澳主流媒体的视角,向大湾区、向国际社会宣传兰州新区,让外界更多了解兰州新区。”《澳门商报》驻广东办事处主任陈仲皋说。
晶报记者赵军以《深企布局甘肃助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为题报道:正威集团(总部深圳)在兰州新区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园总投资亿元,着力打造集产品制造、科技研发、商贸物流、教育培训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基地,现已完成三期建设,产品包括金属新材料、高导新材料、半导体和智能终端、无人机、铁路运输、航空航天等产业产品近百种,从传统制造到高分子新材料,从半导体到智能终端,从铁路运输到航空航天等,其中建设年产50万吨铜加工的产业园,落地后实现了亿元的年产值。
深圳卫视记者沈卫卫是一名非常专业又敬业的年轻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每到一个采访点,都在找寻深圳的投资企业。他说,我希望将这些深圳在甘肃投资的企业报道后,吸引更多湾区企业到甘肃投资兴业。沈卫卫采访的武威嘉禾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企业前海嘉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投资的一家农业产业化企业,现已成为当地精准扶贫的龙头企业。他还在兰州新区采访了总部位于深圳的世界强企业正威集团,该企业年开始布局兰州,制定了扎根兰州、经略西北、辐射丝绸经济带发展战略,企业志在助推国家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项目打造成为国家新经济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中川货运北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