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评价,目前只有两个全球性金融中心,分别是伦敦和纽约。深圳虽不是国际性金融中心,但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其规模和竞争力已可与巴黎、迪拜、悉尼等国际金融中心相媲美。 “如果按照专业划分,以前深圳属于区域性金融中心,经过多年的积累尤其近5年的迅速成长,深圳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国家性金融中心,而且是综合型的国家性金融中心。”郭万达告诉记者。 “当前,我国跨境投资与贸易中人民币使用规模大幅上升,离岸人民币市场、人民币外汇市场加快建设,人民币外汇决定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可以预计国内金融中心建设将更多汇聚国际资源、更加接轨国际市场。”郭万达认为,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机遇,以及‘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实施的机遇,“深圳金融中心建设将迎来新的战略机会”。 他认为,未来深圳金融中心建设总体发展战略可以从利用优势、弥补劣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角度出发,更加积极支持、配合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充分凭借深圳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产业,在金融机制创新、机构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组织创新中深耕细作,从而在国家金融改革开放进程中进一步夯实金融创新优势。此外,还应继续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继续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 深圳金融业发展还应当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前海开发开放为契机,深化深港金融合作,扩大对国际先进金融中心城市的开放与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 深圳金融业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与国际一流金融中心相比,深圳金融人才仍相对欠缺,教育、医疗等关键因素造成城市人才吸引力不足;金融基础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金融体量还远远不够(无论相对上海、还是香港);金融法律制度尚未与国际接轨(财务信息披露、债权保护、交易制度、公司法、税收制度等与国际通行规则有较大差距);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结构还比较单一,尚难以适应多元化的国际金融市场需求等。 据介绍,未来深圳金融中心可以朝着以下三个目标发展:一是继续加强金融创新,完善金融风险管理,打造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二是提升辐射服务能力,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三是深化深港金融合作共建全球性金融中心,如以“跨境贷”和“深港通”为突破口,推动两地金融市场融合,提升在全球的资源配置功能和辐射带动效应。
资料来源:深圳商报年09月23日A05聚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