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课题组
+
前言
深圳这个曾经的小渔村,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奇迹般地成长为一座创新之城,被描述为“史诗级巨变”。许多人好奇:深圳为什么能?
本文尝试从社会演进的视角回看深圳40年,从低纬求存时期的“敢闯”,到中纬求立阶段呈现的“善创”,再到高纬求强新征程中的“范儿”,深圳的成长不是一般城市线性发展的典型形态,而是呈现出明显阶段性跃升特征的“蝶变”。
--------01--------
~
低纬求存:危机感驱动下的“闯”
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彼时,几乎一贫如洗、一无所有的境况,让这个新生特区的命运充满了不确定性。原宝安县是薄田、渔火的世界,33万人口中农民占92%,年城区面积仅3平方公里,只有猪仔街、渔仔街两条小巷和一条米长的小街。年,全县GDP仅1.亿元,一个农民月平均收入约21元,而同期香港工人月平均收入约元港币。当时流传的民谣是:“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民谣背后是一组惊人的数字:—年期间,深圳共计56万人(次)逃港,其中干部人。
“闯!”“杀出一条血路!!”回望40年,深圳创造了千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第一,其中相当一部分集中于这个时期。
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是“禁区”,深圳闯了;放开市场的价格体制改革是“雷区”,深圳闯了;打破“铁饭碗”的劳动工资制度改革是“难区”,深圳闯了;实行股份制的国有企业改革是“盲区”,深圳闯了;基建招投标是从没搞过的,深圳建国贸大厦不仅招了投了,更以“三天一层楼”的纪录成为“深圳速度”的象征。如果没有年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政策,就没有今天华为的茁壮成长;没有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先生孩子后领证”,就没有今天深圳特色鲜明、领先活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外商投资企业改革、商业流通体制改革、银行信贷体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这个时期的深圳以顽强意志挑战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迅速走上以“三来一补”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之路,初步形成以工业为主,兼营商业、农业和旅游业的综合性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报记者吴铠峰摄
同期,深圳的经济增速远远超过亚洲四小龙。—年,深圳GDP平均增速高达37.4%,人均GDP增速16.5%,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元,排名全国第一。全国人民都在传唱“一座新的城市崛起”。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低纬”的深圳不仅“活下来”了,而且创造出匮乏型创新、补偿型发展的宝贵经验。“敢闯敢试”的精神更成为深圳人的独特品质、恒在动力。
--------02--------
~
中纬求立:自主性驱动下的“创”
年,无论在国家命运还是深圳际遇上,都镌刻了值得铭记的标志。
是年,新一轮改革开放三股浪潮齐发: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上海由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中坚”被推向“前锋”。
经济特区优惠政策时代谢幕。号称“特区之花”一路飞奔的深圳,由“探路者”回归为一个普通奔跑者。而这个阶段的深圳,又面临“成长的烦恼”,遭遇了土地空间、生态环境、能源资源、人口等“四个难以为继”;经济一度低迷,股市停发新股,大量外资从深圳迁出,“逃离深圳”的气氛暗潮涌动。摆脱了生存压力的深圳,必须走出“舒适区”,换个“活法”,这就是“创”。
年底,深圳出台决议,停止登记注册新的“三来一补”企业。年,深圳取消“荔枝节”,举办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5年,深圳市第四次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6年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1号文件”,正式将自主创新战略确定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同年,立法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8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将深圳列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9月深圳发布全国第一部自主创新规划。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首次提出要实现从“深圳速度”“深圳效率”向“深圳质量”“深圳品牌”“深圳设计”的跨越。
这个时期的深圳,以卓越的业绩树立了“创新之城”的鲜明形象。
从经济体量看,深圳已成为与北上广齐名的一线城市;
从发展速度看,GDP年均增长16.8%,超越同期全国10.2%和全省13%的平均水平;
从产业结构看,告别了“三来一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
从文化建设上看,“十大观念”成为深圳城市精神最核心的表述。
特别是在发展动能上,深圳实现了深刻转变: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29万亿元,其中6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81%,超过OECD国家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超过50件,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40.3%,连续9年居国内大中城市首位;涌现出华为、中兴、腾讯等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国家有关部门盛赞深圳“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来源:深圳商报
如果说“低纬”的深圳表现出的是“挑战——回应”模式下的“敢闯”,“中纬”的深圳则进阶到“回应——创新”模式下的“善创”,实现了从“科技荒漠”到“创新绿洲”的华丽转身。
--------03--------
年至今
高纬求强:使命感驱动下的“范儿”
进入新世纪,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权力自近代以来首次开始向非西方世界转移扩散,一大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转移,出现“东升西降”现象。
年,中国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宣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视察的第一站,选择了深圳,他在这里再次勉励深圳“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彼时,距离深圳成功举办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刚过去一年有余,这座年轻的城市刚刚在国际舞台惊艳亮相、崭露头角。
进入新时代,深圳开启了自己的“范儿”时代——
......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印发。这意味着中央寄望深圳从过去的“单项冠军”变成“全能冠军”,意味着深圳要作为国家“战略代表队”在全球城市竞争中率先冲刺。以使命感“高纬驱动”的深圳又开始了一系列先行示范:制定—年、—年滚动工作规划和年度任务清单、重点项目清单、第一批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清单;紧紧扭住“五大战略定位”“五个率先”,谋划推出“1+N”政策体系;聚焦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建设,谋划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增强区域经济的核心引擎功能;突出服务粤港澳,实施利港惠港“万千百十”工程;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制定重点领域立法目录清单和立法草案,全力冲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聚焦协同合作,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拓展经济社会发展腹地;着眼多层次科技创新格局,大力建设鹏城实验室等若干重大基础研究机构……这是一次全方位先行示范的新起航,更是一次走向未来“无人区”的新征程,深圳改革创新再出发!
发布
深圳创新成长的基础逻辑
发布
深圳战疫动员力报告
观点先行示范区这个新命题,深圳应该如何破题?
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何以可为?
版权声明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原创内容如需转载和引用,请注明出处,同时需转发下面“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