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勤良,男,16岁参军,打过仗,当过工人,后入党校深造,32岁南下深圳发展。参加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编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系列丛书写作,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在全国各大报纸杂志发表小说、散文等作品百余万字。先后出版长篇传记文学《铁血战士谭友林》(与人合著)、《罗霄山之子——记幸元林将军》《一代骁将曾保堂》《放羊娃的足迹——记老红军王鸿荣》《军人本色——曲国元的一生》,短篇小说集《木棉花开》。《木棉花开》短篇小说集是杨勤良的成名作,自年3月正式发行以来有《九江日报》《南昌日报》《深圳晚报》《深圳商报》《深圳特区报》《解放军报》、《莲花山》文学杂志、深圳特区报新媒体《读特》先后刊登书评及转载书中小说,广受欢迎。小说集《木棉花开》京东、当当网有售。
编辑推荐:
《木棉花开》这部集子收入作家扬勤良的小说作品跨度四十年,其间,时代潮流几经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与信仰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甚至出现了令人扼腕痛惜的不良现象,但杨勤良奉行“颂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创作原则始终不变。值此建军节到来之际,本平台将陆续推出《军人的背影》系列,主要刊登军人作品,敬请读者留意。
同时,有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作品,个人经历、自传类体裁,我们平台将优先推广。
——友情文学社
木棉花开的时候木棉花开的时节是每年的二三月份,也是春天来临的时候,是青春和生命活力的象征。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节,李跃进与几名战友结伴前往西南边界为三十多年前牺牲在那里的战友扫墓,在那里还有他寻找了三十年的救命恩人。烈士陵园四周都是高大的木棉树,木棉花瓣是鲜红的,像是烈士的鲜血。李跃进眼泪流出了眼眶,他想念长眠在这里的战友。年清明的时候,他就来这座陵园祭拜过这些战友。那时候,四周的木棉树还很细,刚刚栽种不久。
木棉树是中国南方的特产树种,主要产自广西南部、广东南部,花掉落后,树下落叶纷呈,花不褪色、不萎靡,很英雄地道别尘世。木棉花又被人们称为“英雄花”呢,因为它开得红艳但又不媚俗,它的壮硕的躯干,顶天立地的姿态,英雄般的壮观,花瓣的颜色红得犹如壮士的风骨,色彩就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树梢。
木棉树存活率很高,象征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在南方有木棉树的地方,就是一个充满奋斗精神的地域。木棉树高可达33米,树干直立有明显瘤刺;掌状复叶互生,叶柄很长;春天时,先叶开花,花簇生于枝端,花冠红色或橙红色;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一年四季展现不同的风情和景色,季季光彩夺目,令人赞叹。李跃进对木棉树有着特殊的感情,军人就像一棵木棉树,一生都在发着光和热。
在烈士陵园,李跃进一行人见到了烈士阿强的妈妈,老人家是从湖南邵阳来给儿子扫墓的。李跃进等人赶紧走上去向老人问好。阿强的母亲一直一个人,她靠政府的抚恤金生活,儿子牺牲的时候只有十八岁。
八十岁的妈妈深情地说:“儿子呀,妈妈对不起你,你躺在这里三十七年了,当娘的都没有来看过你呀。”
目送走老人,李跃进沉痛的心情还没有恢复。他又陷入了悲痛之中,一对母女来上坟,这是英雄营长陈星坤的遗孀和女儿,她俩还没有走到营长的墓前,已经哭成泪人了。
女儿:“爸爸,我曾未谋面的爸爸,你走得太早,你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妈妈23岁守寡,照顾爷爷奶奶,把我抚养成人,妈妈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十岁,她背驼了,妈妈说等她百年以后就去找你,去陪伴你。”
女儿:“爸爸,你不知道吧,你早已经当外公了。你的外孙老问我,外公长得啥样,我摇了摇头,你的外孙不知道,他的妈妈是遗腹女,他的妈妈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爸爸,也永远见不到自己的爸爸。”
女儿:“爸爸,我和妈妈对你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留过,我们好想你,好想你。”
女儿:“爸爸,妈妈没有改嫁,她一直坚守着对你的爱,就像你一辈子坚守着对祖国的爱那样,你们都是忠贞不渝的。”
李跃进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上前握着营长夫人的手,深深地鞠躬。他说道:“陈营长是我们部队的战斗英雄,他是为了抢救战友牺牲的,我认识他,他当过我的连长。”
母女俩亲切地握着李跃进的手,他们相约三年后在木棉花开的时候,再来看长眠在这里的亲人。
这个时候,守陵园的人采摘了几朵木棉花送给营长的女儿,让她带回去,想爸爸的时候,看看这些象征着英雄的花,就像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刚送走陈营长妻女,一对少先队员来到烈士陵园祭奠。带队的老师发现有当年参战的老兵也在现场,就让李跃进说几句话。
李跃进很激动:“列宁说过一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今天看到你们来给我的战友们扫墓,我感谢你们,许多人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献出了生命,我们深深地缅怀他们。当年浴血奋战的时候是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同我们一起战斗。这里的人民是我们部队的坚强后盾,铁路支前队有一对夫妇,大叔姓林,大妈姓张,为我们做后勤保障工作,我负伤后就是他们及时把我抬下来,我失血过多,生命垂危,我又是属于较难匹配的B型血,正好林大叔和张大妈与我血型相符,他们为我输血,我得救了,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直在找救命恩人。”
李跃进又说道:“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洒下鲜血和汗水的地方。”
少先队员还与李跃进他们进行了交谈,李跃进向他们询问了学习情况。李跃进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友谊关风景名胜区,入园五十元门票,李跃进他们正准备去买票的时候,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走过来,摸着他胸前的军功章,口中喃喃地说道:“三等功,这是三等功奖章。”这人自我介绍,是风景区的负责人,又问李跃进他们是不是来扫墓的老兵。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李跃进他们免费进入友谊关景区,登上友谊关城楼,他的心情是激动和复杂的。这里曾是他征战的出口地,又是他们的凯旋门,站在这里,李跃进感到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接下来,李跃进在邮局得到了工作人员赠送的明信片,报刊亭的卖报女也赠送报纸给李跃进作纪念。晚上在餐馆吃饭,老板一定要免费招待他们。原因只有一个,他们曾经在这里用生命和鲜血捍卫过边界的安宁,守住了国门、守住了国土。
第二天,李跃进他们一行人准备离开酒店返回的时候,他看到酒店大门口站着头一天在烈士陵园见到的学生们,他们手捧木棉花簇拥着一对古稀老人,两位老人深情地凝望着李跃进。李跃进马上热血沸腾,他冲过去,紧紧拥抱着这对老人,泪水夺眶而出。
他大声地喊道:“林大叔,我终于找到你们了,我的恩人,好想你们呀。”
“小李子呀,我们也想你呀,没有想到昨天晚上孙女无意间讲到扫墓的事情,我和老伴猜想一定是你呀。”林大叔道出了缘由。
李跃进沉浸在激动和兴奋之中,他和两位恩人合影留念,背景就是老火车站。他告诉两位老人,当年他的伤势稳定后,被送到郑州做康复治疗,后来退伍回到老家山东。他不断托人打听他们的情况,因为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加上时间太长,李跃进以前来扫过两次墓,都没有找到恩人。
李跃进没有想到就在自己返回之际与两位恩人见了面,他很是激动,他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老人,期待不久之后再次与老人团聚。
踏上了返程的路,李跃进回望了一下,殷红殷红的木棉花绽放在青山绿叶之中,把整个青山都染红了,绚丽夺目。他的心留在了那里,他的情也留在了那里。
(年初秋写于深圳)
《木棉花开》由全国政协中国文史出版社发行,欢迎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