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驻穗记者姚嘉莉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经济大省,也是职业教育大省。5月24日,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李大胜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广东职业教育十年的发展成就。
李大胜介绍,十年来,广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建成契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全省共有所职业院校,在校生.5万人。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现有93所专科层次职业学校,在校生.4万,分别比年增长19.2%、83.1%;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从无到有,2所学校在校生1.9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在校生占比50.1%。
近三年,新增12.6万高职学位,新建8所高职院校,历史性实现21个地市高职院校全覆盖。省职教城历时10年谋划建设,总规划用地约50平方公里,已投入94亿元,完成二期工程建设,入驻10所学校、在校生约11万人,将打造成为教科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范本。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任务。
十年来,广东坚持内涵发展,建设了大湾区技能人才培育高地。十年间为社会输送了约万技能精英,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加强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建设14所国家“双高计划”学校,29所省级以上示范性高职院校、62所国家示范中职学校、1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发挥高水平职业院校示范带动、典型引领作用,大幅增加优质职业教育供给。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课证共生共长”培养模式被国务院领导评价“一点都不输德国”。年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数全国第三,并获高职唯一一个特等奖。
广东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奏响产教同频共振的最强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健全产业需求导向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建设个省级中职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和个省高水平高职专业群,专业设置覆盖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年,高职院校为战略性“双十”产业集群培养13.1万技术技能人才,占毕业生人数的45%,为战略性“双十”产业集群增加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强提供了重要支持。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欣斌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广泛调研与深入研究,开展了以特色产业学院为载体的“九个共同”双主体育人模式创新,即每个专业群联合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一所特色产业学院,对标“最新最高最优”,实施“九个共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校企共建了华为ICT学院、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等14所特色产业学院。
“年,国家发改委把我校的校企共同育人模式作为深圳47条创新举措之一向全国推广。‘九个共同’模式也被南非、埃及、马来西亚等国家采用,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杨欣斌指出,经过五年多的实践,“九个共同”模式成效显著:一是学生的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平均每届学生到世界五百强或行业龙头企业就业的比例达到16%,学生的平均起薪达到了元;二是解决“卡脖子”能力明显提升,校企联合建设技术研发平台25个,联合制定各级各类标准80个,攻克了光刻胶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受到华为公司的肯定;三是服务企业能力明显提升,年均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培训12万人次。
“九个共同”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共同开展党建和思政教育
二是共同开发专业与课程标准
三是共同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四是共同攻克“卡脖子”技术和工艺
五是共同制定行业标准
六是共同开发职业资格证书
七是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八是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
九是共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审读:王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