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埃博拉出血热大流行风险极低
8月12日,中国科协以科学认识埃博拉需警惕莫恐慌为题,举行了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预会专家指出,鉴于当前对病毒特性、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等分析,埃博拉病毒确切存在输入我国的风险,但风险极低,在大规模人群中流行的风险也极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董小平表示,就病毒特点而言,作为一类丝状RNA病毒,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为稳定,但其很容易被灭活。例如,在60摄氏度条件下,1小时便可被杀死;在煮沸条件下,5分钟便可被灭活。不仅如此,其基因组也较为稳定,不宜产生病毒突变。董小平指出,目前已确认,非洲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是已知的终末宿主。因此,病毒传入我国大致有3条途径,即通过带毒者或病人传入,通过易感动物传入,通过自然宿主传入。由于全球一体化和国际交往增加,前者可能性较大;通过易感动物传入也有可能,但通过强化边疆检验检疫,这1渠道完全可控;另外,由于蝙蝠飞行能力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有限,病毒通过自然宿主传入可能性极低。董小平说,接触传播是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例如直接接触患者的伤口、体液(血液、唾液等),或接触患者体液污染的环境、患者使用过且未经消毒的注射器;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直接接触被感染的野生动物或其尸体,食用被蝙蝠或其他野生动物咬过的水果。正由于是接触传播,其危害性远远小于空气传播。董小平表示,虽然该疾病的潜伏期为2天~21天,但其只在病发期内具有传播性,因此不存在隐形感染的传播风险;患者一旦病发,其严重症状很容易被辨认。因此,隔离控制传染偏方治疗白癜风源和加强个人防护仍是疾病防控关键措施。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前任所长李德新表示,目前我国已建立埃博拉病毒的检测方法,并已研制完成诊断试剂。病毒所可通过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等多种方法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其中,核酸检测可在患者病发后第2天~第3天检测到阳性结果,鉴于该方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被视为首选检测方法。作为核酸检测的一种,荧光PCR检测也是当前国际上通行的诊断方法。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研究员向妮娟泄漏,目前我国已对疫情进行了周密监测和风险评估,关于埃博拉疫情的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正在进一步细化。中国疾控中心将对省级疾控机构进行防控方案培训,并协助有关部门对医务人员、质检相干专业技术人员等进行防控培训,并将于近期展开全国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截至目前,西非国家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数已上升至1848人,死亡人数达1013人。相干新闻推荐:可靠埃博拉疫苗2015年前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