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再过数日,便是深圳经济特区历史上一次重大灾难事件28周年的纪念日。28年,整整一代人!据人口统计资料,年深圳的常住人口为.97万人,年是.88万人。由于文本记忆的缺疏和淡化,这新增的多万人,大都不清楚被称为“8.5大爆炸“的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甚至压根就不知道曾有过此事。那次事件作为一个惨痛教训,也有积极的意义。其引起深圳市乃至中央政府的重视与反思,催生了一系列关于城市危险物品存放、管理以及危险垃圾掩埋的规章制度,也促使深圳市于第二年成医院(医院)的第一家急救医疗中心,并于第三年投入万元建立了达到国际标准的危险废物填埋场。作为事件的媒体亲历者,我觉得有责任在《鹏城记忆》中补入这一事件,帮助“新深圳人”了解这段历史,以温故知新,懂得深圳发展至今的种种不易。如有记忆错误,还望知者补苴罅漏,不吝批评。
深圳清水河大爆炸现场(赵青摄)
背景:危险品仓库管理混乱终酿恶果清水河虽然位于原深圳特区不到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且隶属商业核心区罗湖区,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少与城市大多数居民的心理距离较为“偏远”。那时其相对于罗湖,就像西丽相对于南山。我第一次去清水河,是年3月12日,应邀去中贸发集团旗下位于这里的中北公司,参观当时中国最大的“复合式T型烤漆龙骨生产线”。但当时我并不知道附近不远处就有规模很大的危险品仓库,更没想到之后不到5个月,危险品仓库就发生大爆炸,中北公司也被彻底摧毁。事后,这家公司也奇迹般地成为爆炸区最先恢复生产的企业。年和年,深圳有点祸不单行。继年股票风波之后,年又发生惊动全国的清水河大爆炸(因发生在8月5日,也称“8·5”大爆炸)。因为事发地区并非人口稠密区,那次爆炸未造成太大的人员伤亡。官方的《中国特大事故警示录》称共有15人死亡,多人重伤,3.9万平方米建筑物被毁,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但当时事件之凶险以及险些将深圳特区的大部分地区“抹平”的可能性后果,却是外界所难以想象的。死亡者中包括深圳市公安局的两位副局长和当地派出所一位副所长,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救援过程之无比惊险。第一次爆炸发生在8月5日下午1点多钟,当时我正在午休,被爆炸声惊醒,遂来到同在一个大院的深圳特区报办公楼。人们议论纷纷,判断究竟是地震还是爆炸,但办公室并无电话铃响。我和几位同事决定到楼顶查看。深圳特区报的老办公楼共10层,建于20世纪80年代,年时仍是附近的制高点,周围遮挡物不多。我们到达楼顶天台不久,又传来一声巨响,声音比之前听到的还要震撼。同时见到北部偏东方向冒出一股巨大的蘑菇状浓烟,我当时惊呆了,因为只儿时在中国成功试验原子弹的纪录片中看过类似的爆炸。我忙看表,时针指向14点28分(后来的官方记录是14点27分)。我赶紧回到办公室,并获悉要闻部、政文部、摄影部的多位记者已经前往现场。我是当日总编室的白班值班主任,召集各位编辑就位,不断了解前方消息,随时处理记者发来的稿件。通过各种信息加上陆续赶回来发稿的记者的讲述,我们深感现场情况比想象的严重得多。政文部记者胡野秋是自己主动前往采访的,结果屁股受伤,带伤回来发稿,然后才到报社医务室治疗。当时医务室的医生有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妹妹任正泱,我们称她任大夫。当晚,野秋业务好,笔头快,写出的两篇稿件《大爆炸目击记》《爆炸现场访谈录》被分别安排在第一版和第二版。后来得知,电视台记者戴杰被炸倒,除了较大面积的烧伤,肩胛骨还粉碎性骨折;深圳商报摄影记者赵青当场昏迷,其不仅多处受伤,腰伤更重,缝了18针,左脚跟还粉碎性骨折,至今留有残疾。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长杨水桐就在赵青旁边不远处被炸牺牲。赵青的相机后来被从废墟中挖出,里面的胶片记录了令人震撼的爆炸瞬间。这些照片为他获得了当年中国新闻奖和中国第十三届新闻摄影金牌奖。赵青现为深圳晚报编委,并于年12月获得深圳市第三届新闻英才奖。
消防队员冒着危险现场救火(赵青摄)
第二次致命大爆炸前的瞬间(赵青摄)
从废墟中挖出的赵青的相机(赵青提供)
年5月24日,位于深南中路的深圳特区报社大楼正在庆祝创刊10周年(刘廷芳摄)年12月11日,赵青(右4)荣获第三届深圳新闻英才奖(辜晓进摄)??????????
为保持稿件处理的连贯性和防止人手不够,我自动延伸到夜班。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的稿件都已送来,我和夜班值班主任陈寅正商量如何安排版面时,传来深圳市委宣传部?的指示:事件报道只用新华社稿件,报社自己的采访内容只能发组织抢险?的消息,两位副局长牺牲的事暂不提,也不能报伤亡情况,总之要低调处理。这个意见令我们(包括留在总编室的记者)难以理解?。报社领导打电话请示,得到同样的结果。这时新华社的稿件来了,记得?只有多字,连个照片都没有,但已提到部分伤亡情况。报社忙向上面请示,新华社都报道伤亡数据了,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发?得到的回复是新华社稿照发,我们自己不提伤亡情况。当时我和夜班值班主任陈寅以及刘琦伟、叶欣荣、申玉彪等夜班编辑都很着急,不断请示值班副总编丘盘连和报社主要领导。大约晚上10点,总编辑王荣山把丘盘连和陈锡添两位副总编以及陈寅和我等几位叫到他在四楼的办公室,商量如何处置。王总一声不吭,冷静而耐心听我们发表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如果作为深圳市委机关报和深圳最大报纸的深圳特区报对如此重大的事件只简单报道而不提伤亡情况,不仅难向读者和市民交代,也会因党报瞒报而令市委处于被动。而且即使我们不报,外地和香港媒体也会报,到时会让外界产生深圳封锁消息、压制报道的负面印象,从而给深圳的形象带来二次伤害。当时大家的情绪都较为激动,我清楚地记得陈锡添突然提高了嗓门,说“就是丢乌纱帽也要报道”,还做了个甩帽子的手势。这时我们都知道,当时的省委副书记黄华华、副省长张高丽、深圳主持工作的副书记王众孚和副书记林祖基等省市主要?领导都已在现场指挥灭火抢险??。王总沉吟片刻,果断地说:“这样吧,争论也没用,老丘在家值班,你(指陈锡添)和我立刻去现场请示省市领导,以他们的决定作为我们的最后决定。”那时王总的专车挂有武警军牌,是为方便紧急采访而通行一些禁区的,这次派上了大用场。到达位于医院临时布置的抢险总指挥部后,两位老总首先找到市领导。当时的市委书记兼市长厉有为在国外访问,在现场的深圳最高领导就是主持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王众孚,但他拒绝做指示,让按宣传部意见办。老总们随即请示也在现场的省委副书记黄华华。黄华华听完汇报和了解到深圳特区报的意见后明确指示,对大爆炸要如实报道,同意深圳特区报报道伤亡情况和两位副局长牺牲等情况。对此,丘盘连在年出版的?《金风集——年至年深圳特区报办报纪事????》中一篇?当晚值班笔记中描述说:“当晚12点左右,总编辑王荣山和副总编辑陈锡添等一行人,从清水河大爆炸抢险现场匆匆忙忙赶回来。刚一进总编室,王总就高声说:‘拿到尚方宝剑了’。”记得大家当时都很兴奋,遂将头版和二版几乎全部用来规划关于大爆炸的报道,版面气势逼人,图文并茂。那时得到的消息是死5人(包括2位副局长),伤多人(最终死15人,伤多人)。报社领导及时向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做了汇报和解释,也得到同意。那时王总已经确定调离深圳特区报,去初创的深圳有线电视台担任台长,当晚是站最后一班岗。他的敬业精神和勇于担当的态度,我们都很敬佩。在此之前若干天,王总曾找我谈话,动员我和他一起去有线电视台,说?帮他“抓新闻”。我很感激王总对我青眼有加,但最终还是因对电视领域较为生疏而婉拒了,多年后曾对自己这个决定有所后悔。从后来的新闻发展看,“触电”和视频是传播的大趋势。
那天晚上,我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4点半直至大多数版面发排签压,连续紧张工作了19个小时才回去休息。社长区汇文和总编辑王荣山都一直盯到最后,仔细审读修改所有关于大爆炸的稿件。我回到家,妻醒,问我清水河情况。我说很危险,燃烧区距离过氧化氢罐只有30米,如果火势拦不住,过双氧水罐爆炸将引起附近的油库和油罐车全部爆炸,据说相当于两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大半个深圳特区将被夷为平地。听说已有知情者向梧桐山东侧和蛇口方向撤离。我说完呼呼大睡,妻子却吓得再也睡不着。所幸因为风向转变和最后措施得力,这30米未再失守。8月7日和8日深圳连下两场大雨,雨样检测结果显示,仅砷等少部分指标高于平时,但未超过国家标准。市委、市政府这才做出不疏散居民的决定。这次大爆炸也引起深圳市乃至中央的反思,催生了一系列关于城市危险物品存放、管理以及危险垃圾掩埋的规章制度,也促使深圳市于第二年成医院的急救医疗中心。年3月,深圳市又投入万元建立了达到国际标准的危险废物填埋场。至于清水河巨大的油气库,深圳市政府虽于年发文要求异地搬迁,但由于选址争议等复杂因素,直至年8月底才彻底停止运营,其存储产能搬迁至位于龙岗回龙埔和宝安石岩的两座储配站。事发一年后,有编辑约我写一篇周年追记,我便写了字的通讯。已通过编辑审核打出小样,但最终未能发出。那段时间因为忙于国内第一份合资日报《深港经济时报》的筹办,日记也写得断断续续,记不得具体原因了,但这份小样我还一直保留着。事实上,因种种原因,“大爆炸”发生一年来,深圳媒体从未有过关于事件的全面深度报道。即便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也是对那次事件较为完整的记录。因此,这篇小样仍有史料价值,特分享如下。年8月9日,清水河大爆炸后,直升机运送医院救治(刘廷芳摄)年8月5日的报道小样(辜晓进摄)
故事——见刊稿一:清水河大爆炸
──深圳“8·5”重大事故周年追记本报记者辜晓进年7月21日,当我把一篇题为《火魔,仍在威胁着我们》的通讯编发刊于《深圳特区报》二版头条位置时,并没有料到“火魔”会来得这样突然、凶猛!15天后的下午1点25分(一说1点26分),一声有着强大穿透力的巨响使正在午休的人们感到了某种不寻常。虽然此刻街上一切照常,尚未听到警车声,也没见哪里有骚动,我还是立刻冲出办公室,奔上报社10楼顶层的天台上看究竟。不多时,一个更为剧烈、更震撼人心的响声传来,人们这才惊慌了。这个事后被证明具有更大杀伤力的第二次爆炸,发生在下午2点27分。此刻的报社北面,一柱巨大的蘑菇云正直冲蓝天。这是我自年从银幕上看到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以来所见到的最令人震惊的爆炸场面。
作为总编室白班值班主任,我迅速回到自己的岗位上。记者已经出动。
关于火灾的新闻稿件不断送到我和编辑们的案头。电话铃声响个不停。窗外不时传来
时传来救护车或救火车的警笛声。种种迹象表明,深圳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事件。8月5日,用火写的日子,特区危急阳光大酒楼,后来被评为深圳第一家五星级酒店。8月5日下午第二次大爆炸声传来时,在这高档饭店用午餐的客人还未散尽,楼上一间屋子的玻璃已被震得粉碎,服务员和客人都大吃一惊。与此同时,在深圳的建筑群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国贸大厦、华联大厦、国投大厦、金融中心等也发生了让人心悸的振动。振源来自同一个方向:清水河。
在深圳特区正北面离市中心不到1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较为密集的仓储区,一条并不洁净的小河从布吉镇穿过这里流向市区,地图上将这块区域标注为“清水河”。爆炸发生后(包括两次大爆炸和多次小爆炸),这里已成一片火海──马路两边的大树被烈火点燃后成了一支支“火炬”。
附近3座小山上的树木野草被爆炸散发的火球点燃,正在火辣辣的太阳下熊熊燃烧。近百家仓储公司在这里堆放的物品正在被烈火一点点吞噬,其中,黑龙江粮油17号仓库内价值几千万元的物资几乎被烧光,另一家木材厂的多立方米进口木材也很快化为灰烬。由爆炸掀起的一块约2立方米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块飞出米,把一座新办公楼顶砸了一个大窟窿。紧挨着这办公楼,笔者5个月前曾去采访过的中北建材制品有限公司建成仅一个月的新型厂房、流水线和仓库已变成一片废墟。而在升起蘑菇云的爆炸中心,整座库房被夷为平地;旁边路口一座4层楼房的所有窗户宛如一个个机枪口,正往外吐着红红的火舌,滚滚黑烟散发着刺鼻的气味;阵阵沉闷的小爆炸声仍不断传来;一堵残壁上,几个红色大字依稀可见:清水河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仓库。正是这家公司的4号仓库引起的爆炸。那里面有大量连公司经理都说不清楚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化学物,它们燃烧产生的气体被证实对人体有害。该仓库附近米的地方,有存有吨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的6个储罐。再往远处约米的地方,有隶属深圳市燃气公司的8个巨大的液化石油气罐,储量超过吨。爆炸发生时,这里还有等待卸载的18节(一说28节)液化气槽罐车和17节煤车。在爆炸点米半径范围内,还有一个中石化的加油站。据测算,这些液化气的爆炸威力比一颗广岛原子弹还大,一旦引爆,深圳特区除蛇口和沙头角的部分地区,都将成为废墟。有目击者说,第二次大爆炸曾掀起8个大火球,其中一个火球越过了这颗“原子弹”飞到对面一个山坡上,山上立刻燃起一片大火。后来我在现场果然看到这山坡一片焦黑。这个火球及后来爆炸蹦出的火红钢片如果落在液化气罐区,后果不堪设想。火球躲过去了,但地面上的大火却疯狂地向这危险地带蔓延着。到5日晚上12点以前,烧了约10个小时的大火依然在肆虐。我那时从白班自动延伸至夜班,一直焦急地 两件事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却隐含着同一个深层原因:部分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股票骚乱固然与决策失误以及极少数坏人趁机作恶有关,但其直接的导火线却是公职人员大面积的舞弊。百万群众吃尽辛苦希望从正常途径得到的东西,竟被某些发售者和执法者明目张胆地从后门取走了,他们气能顺吗?清水河大爆炸的表面原因是仓库危险品混放和管理混乱,深层次的原因却和一个“利”字有关。危险品的保管存储利润丰厚,使一些监管者忍不住要去插手经营,以至什么城市布局的基本常识、危险品管理的基本规定、消防安全的基本要求,都可以通过权力和人情轻轻地扔到一边。可谓利欲熏心,拜金主义猖獗。
问题在于,应该怎样对待已经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
人一生过失难免,一个城市、一个政府亦如此。有过必改,才是智者所为。笔者以为,“8·10”股票风波和“8·5”爆炸事故,都是令人痛心的典型事例。我们应当很好利用这两个事例,开展严肃、深入的反腐败教育。对某些部门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一定要坚决追查到底,严肃处理。要真正做到小平同志所说的“两手都要硬”,从思想上、组织上、体制上筑起反腐败的钢铁长城。
两个8月事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总让利用职权捞一把的人成为赢家,深圳改革开放和多年建设的成果终将毁于一旦!
《深圳特区报》年9月15日第1版(局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