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N欧阳今擢/文吴哲/图
▼专访视频
中华民族在商周之前就有了计时,西周之前,先人就发明了“日晷”和“漏”。然而,近代西方国家,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出12小时的计时钟表,因方便使用,取代了中国传统的计时方式。因此传统的计时方式已慢慢被现代人所遗忘。为何不能将传统计时方式与现代钟表科技融为一体?他历经数月反复研究,提炼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拜访多名国学大师,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钟表内,开创钟表领域新纪元,为钟表产业开辟出新的市场。他就是今天的主人翁,江西弘道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群。
1恶补文化凭实力考上军校
年出生于江苏淮安的陈群,父亲是军人,所以他从小在军营里长大。陈群说:“那时候读书正好碰上‘文化大革命’,高中时每个学期都要轮流下放到农村务农,一干就是一个月,根本就没认真上过学。后来毕业想参加高考,可是自己文化基础太差,以致于拿起薄薄的数学书,上面都有划过的痕迹,但是脑子却一点印象都没有。”于是开始知青下乡劳动。虽然小时候没怎么读书,但受革命理想教育比较多,陈群也是有理想的。在下乡期间,他主动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一年多时间就入了党。同时一边劳动一边学习,虽付出努力,但仍旧没能考过高考分数线。陈群不甘心,那时候说到部队可以提拔,19岁的陈群便开始了部队的生活。
当兵期间,陈群不忘提升锻炼自己,时刻都在努力学习备考军校。同时他也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将自己的休息时间拿出来奉献给部队。陈群说:“那时候休息反而是我最忙的时间。因为当时部队有农田,我就会利用空闲时间帮同事们一起挑水、耕地、施肥。也许当时就是觉得自己年轻,想要积极表现自己,主动要求进步,所以很快我就被领导选定为卫生办班长。”做了班长后的陈群,更加以身作则。由于陈群在部队的突出表现,曾立下一次三等功。
年,是陈群服兵役的第四年。22岁的他终于凭着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广州水面舰艇学院护卫艇专业。两年之后毕业被分到连云港东海舰队上海基地33大队做舰艇见习副艇长,因为离家近,陈群很开心能够来到这里。年,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年内裁减员额万。陈群连艇带人一起到了福建平潭。
2不甘安稳扔掉转业得来的“铁饭碗”
在福建平潭,他从舰艇副艇长做到艇长,立下两次三等功。后做教练艇长时又立了一次三等功。同时,陈群的训兵技能算是部队里拔尖的,舰艇的军事训练与装备管理一直走在所在部队的前列。虽然那时内心一直想到要转业,但是陈群认为自己的个人请求不能影响到部队带兵素质,必须对战士负责,对他们的父母负责。
“记得那时我刚升艇长还未满3个月,福建基地组织装备保养现场竞赛。其他舰艇队都拿出最新最好的舰艇参加比赛。而我们大队最好的舰艇也是最老的舰艇已经有14年了。所以那时没人敢报名。因为大家知道比赛肯定会输。”一支舰艇只有15年的服役期,船在海上十几年下来锈蚀程度、装备老化程度都到了退役时间。也许是借着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激情,加上当时陈群那支舰艇队被评为装备保养最差的一支队伍。陈群就想借着这个机会打个翻身仗,同时对所属官兵也是一个绝好的锻炼机会。“不瞒你说,当时厦门水警区司令都去到现场,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我那天就当领导面立下军令状,如果没拿第一就严肃处分我。”
于是,陈群开始准备这场硬仗,带领官兵日夜苦干。那时候部队经费有限,陈群他们不能像其他舰艇那样,将整块漆面都刷新漆。他们只能用打补丁的方式,哪里生锈补哪里。而且补过的地方也非常美观,都是方方正正的。“我当时要求他们横要与海平面平行,竖要同海平面垂直。四个角都是直角,可以说没有一点误差。这一看就是费了精力与功夫的。”所以在真正竞赛的那天,30多位评委检查陈群这支舰艇时,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他们甚至细到将舱内外的仪器设备打开,用白手套摸看是否有灰尘,结果真的是一尘不染。因为陈群早已在他们之前就安排队员将舰艇各个角落细节的卫生全部打扫干净,并下令如有扣分之处必将严处,所以官兵没一人敢怠慢。评委只能在舰艇设备缺失上扣分。总共十个项目,八支舰队,最后陈群他们的舰队单项成绩排名不是第二就是第三,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的综合成绩评分却拿到了第一名。这无疑给整个舰艇队带来了新荣誉。
陈群凭着自己的努力担任了厦门水警区舰艇31大队一中队中队长。他把自己13年的时光奉献在东海这美丽的海洋上,他感谢这20年部队生活带给他的历练与一切。直到年,他转业来到了淮安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淮安支会)工作。
来到淮安贸促委的陈群,在外人看来他只是个当兵的,肯定不会做什么事,所以就给他安排了个闲职。但是对于陈群来说,他总想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在工作3个月之后,陈群慢慢发现贸促委应该有自己的会员单位。他就开始着手召集会员,可是会员加入了,会费却收不齐。于是他就做了一块挂牌,上面写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员单位发给会员企业,这样不仅可以让会员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还可让会员企业在与外商洽谈业务时有一定的份量,同时每月编排一期淮安贸促简讯供会员参考信息。这本内刊由陈群亲自整理,编辑到后期印发。这一年,陈群为单位创收了3万元的会费。解决了当时单位一部分资金问题。
直到现在淮安贸促委仍在出版这本内刊。经过一年的时间,陈群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并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可他却有一颗不安份的心,他决定下海经商。但现在的工作毕竟是铁饭碗,对于陈群来说自己的追求远远比“铁饭碗”来得重要,他毫不犹豫的辞职,毅然投身于商海之中。
3古今嫁接从钟表业里发掘商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群认识了中国国学应用金牌导师爱新觉罗·柏杨,并向柏杨拜师学习国学。“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就是一辈子都学不完。”但是陈群却在想,为什么如此精辟的文化却渐渐被人淡忘。
在学习的过程中,陈群发现现在很多人都说不全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必须借助工具书或者网上查找才能够了解,甚至有些字都不认识,更别说如何应用。他当时就想,是不是能把这些传统文化融入现在的生活中呢?
于是陈群整日开始苦思冥想这个问题。一天晚上,陈群迷迷糊糊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个小孩走过我身边并叫住我,手里提着一个在旋转的钟,然后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对着我笑。”立刻,陈群就醒了。是不是可以将传统文化与钟表结合呢?于是他从床上爬起来,坐到桌前开始研究。
陈群本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结合现代钟表的设计理念,进行了颠覆钟表领域的创意探索。将十二时辰、二十四节气、属相、五行等相关传统文化知识融入钟表内,历经数月反复研究,终于把传统计时方式与钟表科技融为一体,创造了不同于以往的任何计时产品,并揭示了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奥秘,拓展了人们对传统自然文化的认识。把看似复杂的传统基础文化简单化,让人们一下子就可以掌握,但简单中又包涵深奥的知识,足以让专业人员终身研究。
秦国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说过,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意思是说,泰山之所以有这样的高度,正是因为不拒绝渺小的土壤,堆砌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成就;江河之所以有这样的深度,正是因为不拒绝细微的溪流,汇流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规模。而陈群创造的这款钟表不仅吸取了星座等国外文化,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以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人不是机器,精力有限。除了呼吸器官,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需要适当的休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为了赚钱,日夜加班加点的工作,使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很多都是因为生活习惯、日常作息紊乱所造成。陈群就将十二经络也融入钟表中,让消费者清楚了解什么时间该休息,什么时候该工作等等。
为了能够向钟表同行业前辈学习并对钟表行业进行全方位了解,陈群参加了25和26届深圳国际钟表展,这是国内最大的一个钟表展览会。“当时参加25届展览的时候不瞒你说,由于时间来不及,我们就临时用喷绘做了一些钟表,并将我们研发出来的钟表模子黏贴上去。当时就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追捧,因为大家都没有看过这样的钟表。有的开始以为是罗盘,但是又不像是罗盘。”陈群骄傲的向前来参观的人解释到:“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钟。”然后为大家讲解如何看钟表上的内容。介绍完后,很多人都说,从此以后中国人有自己的钟了。听到这样的话,更加坚定了陈群投身钟表行业新领域的信心。
把看似复杂的传统文化简单化,还会增加年轻人与小朋友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原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不是很复杂。简单之后,小朋友的好奇心作祟就会想学,如果一看很难的知识,小朋友就会望而却步。记者在公司现场就看到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在公司选择钟表款式。因为这个小朋友本来就对传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看到这钟,研究了一会,就主动告诉妈妈这个钟表是怎么看的,一年二十四节气是从哪里看,时辰是怎么看。记者走到这位家长面前询问是否会购买这款钟表时,这位家长答道:“当然,从小我就很注重对孩子传统文化的培养,现在的小孩除了学习课本上知识,很多传统文化都不了解。我觉得这款产品在结合了现代钟表功能的同时,还融入了传统文化知识,不仅小孩能够增长知识,对于我们大人也是很受用的。”弘道天钟所赋予的种种功能,让人们在体验中感受到它的正能量传播。
弘道天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钟表的完美结合,并得到多位资深学者的肯定。世界人文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际著名学者罗光平教授,看到陈群所开发的弘道天钟后,深有感触和感动,当即表示要为弘道天钟谱写一曲——天钟之歌。一著名国学金牌导师看到天钟后说:“几千年来,我们只有横没有纵,如今纵也有了,这才叫完美。”
在与陈群的沟通中,记者还了解到,弘道天钟之所以能做成,他要感谢生命中的两位贵人,一是母亲,二是妻子杨岚。是妻子把他带到了江西,找到了灵感。没有她们的相信与支持,就很难有陈群今天的成绩。虽然目前公司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但是陈群非常看好这项钟表产业市场,他已经将自己研发出来的产品申请了10多项著作权,受国家的终身保护,公司和后人也可继承五十年,以后会将产品融入到更多的产业当中,进行多元化产业延伸,形成巨大的产业链。并且陈群还自创了弘道销售模式,结合互联网+的思路,形成线上与线下的结合。
对话·陈群谈品牌得失:品牌赢在“区分”上
JBN:你认为公司的品牌是什么?
陈群: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弘道天钟与世界名表的显著区分就是表盘上的十二时辰、二十四节气、属相、五行和星座等标识。
谈经营理念:诚信+合作
JBN:你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陈群:诚信为本,合作共赢。一个企业不能诚信相待顾客,只求眼前利益,迟早会被市场所淘汰,被社会所放弃。现代社会,靠单打独斗,不合作,不互惠互利,就难以实现收益。
谈公司发展:未来将走向产业多元化
JBN:你认为公司的发展前景如何?
陈群:虽然目前公司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但从钟表行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来说弘道是第一家。我相信未来发展的前景一定很大,全球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人,他们更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我也会向多元化产业发展,将公司做大做强,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更多内容请登录江西商报